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管兩岸分隔的狀況未來還將持續多少年,都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于一個中國的事實。因此,臺灣早晚都必將回到祖國的懷抱,同大陸形成一個整體。
既然這樣,我們不妨做一番展望,預測一下在未來歲月的某一刻,臺灣究竟將會以怎樣的方式回歸。
就目前的情形而言,針對臺灣究竟應該怎樣回來的問題,大致上有如下幾種傾向或取向:
一是哄回來
持這種主張的人認為,大陸經濟社會水平仍遠不及臺灣,雖然這些年趕上來了一些,但仍然不如臺灣。
在這種情況下,臺灣不愿意回歸大陸情有可原、理之當然,畢竟是“人敬有的、狗咬丑的”。
持這種主張的人自己在臺灣面前自慚形穢、低人一等,覺得臺灣那么有錢,自然應有強烈的優越感。
正所謂有錢就是橫。自從兩岸恢復交流以來,當年灰溜溜跑到臺灣的那些人,重歸故土,非但沒有什么敗軍之相,相反很多人還衣錦華麗、趾高氣昂。
正因為這樣,所以多年來大陸明顯看重和依賴所謂的“臺資”,一些大陸人想方設法要同臺灣搭鉤,甚至還有人要融入臺灣,據說現如今在臺的“陸配”就已經達40萬之巨。
建立在如此看待兩岸地位高下優劣的基礎上,這些人對于臺灣回歸實現統一的辦法就只剩下對臺灣的請求與祈求了,說得好聽一點就是要“哄”,要哄得臺灣高興才行,要通過“哄”來換回臺灣對大陸的感情,換得對大陸的認可。
為此,大陸就必須在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等各方面對臺示好示誠,表現得低眉垂目、十分柔順。當年那種勝利者的感覺已蕩然無存。
正因為這樣,所以,一個時期內,哪怕臺灣方面過來一條毛毛蟲,相關方面也待如上賓、禮敬有加。
二是引回來
還有一些人主張,大陸應該通過發展經濟、促進兩岸融合等舉措把臺灣吸引回來。
首先大陸要把經濟搞上去,即便達不到臺灣那樣的人均水準,總體上也要占據絕對的經濟優勢,這樣才能對臺灣有足夠的吸引力和魅力。
在此基礎上,通過加強兩岸關系、加強經濟融合,讓臺灣在同大陸的聯系中獲得足夠的好處與實惠,如此這般長期堅持下去,臺灣與大陸就能越走越近,最后達成回歸、實現統一也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
直白地說,就是要用利益誘惑的辦法把臺灣吸引到大陸這邊來,使之能夠浪子回頭、認祖歸宗。
三是罵回來
這種取向或傾向主要就是講理批判。
“講理”的對象主要是世界各國,面向各國不厭其煩地講述臺灣自古屬于中國的法理、哲理和文化依據。
并在雙邊和多邊關系的外交文牘中不厭其煩地重述“承認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辭令,立足國際舞臺同臺灣當局爭奪外交道義優勢,將臺灣最大限度地孤立起來;
“批判”的主要對象則是臺灣當局和“臺獨”勢力,包括痛批他們有關抗拒統一的各種歪理邪說,揭露他們各種“暗獨”把戲,“嚴正警告”其各種挾洋自重的行徑,當頭棒喝勒令他們必須“懸崖勒馬”等等。
力圖通過這等嚴厲的咒罵將臺灣當局罵得三魂蕩蕩七魄悠悠,從而喪失或者消減其同大陸對抗的意志和勇氣。
如此一來,臺灣當局似乎就將外無空間、內無依憑了。如此內外失據,也就將無可奈何地回歸大陸了,這就是“罵”回來的基本套路。
四是打回來
打回來就是將臺灣強行奪取回來,這是多數人的主張,并且持這種主張的人正越來越多。
直白地講,就是動武動手,將臺灣從“臺獨”的手中奪回,從霸權集團的手中奪回,人們習慣上往往將此種方式稱為“武統”,即用戰爭的手段來解決問題。
其實,“武統”也好,“打回來”也罷,確實需要使用武力,但使用武力并不一定就是戰爭,使用武力也有兩種情形,一種是緊逼狠逼,就是將臺灣當局逼到無路可走只有回歸的程度;
另一種則是逼迫失敗而導致戰爭,直接出兵,進行武力收復。這才是“打回來”的全部涵義。
如何評價上述四種主張或者說四種傾向與辦法呢?
應該說,第一種辦法老掉牙了,這種在他人面前卑躬屈膝的情形,只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比較流行,那時的中國不但對美日等西方國家一片仰視,而且一度還對曾經的手下敗將臺灣也相當仰視。
經濟上是這樣,政治上以及文化與社會習俗上也是這樣,港臺風一度在大陸長吹盛行,很多人都在曲意模仿、亦步亦趨,簡直有點國民黨真的反攻大陸、要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架勢。
顯然,這樣的搞法不要說別人瞧不起,連自己都瞧不起自己,更不用說取得臺灣當局的好感認可了。用這種辦法來謀求統一,不但已經時過境遷,顯然還屬于緣木求魚或南轅北轍。
第二種辦法同第一種異曲同工,都是想要用懷柔的辦法來消解臺灣的敵意,拉近兩岸的距離并持續地加以推進,最后達成不戰而勝的目的。
但這種想法顯然太過天真,因為事實上兩岸關系復雜地糾纏在深刻的全球與地區戰略關系中,所受的制約很多,相應的力量也很大,大陸方面所釋放的善意與拉力敵不過外界的阻力、干擾與破壞,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并且,還不得不說的是,指望依靠示好施惠來降服一個反叛當局,這樣的情形在中國的歷史上從未有過,預計今后也難以出現。
第三種辦法只具有造勢、出氣的作用,說得難聽一點不過就是精神療傷,對于統一的實際作用并不顯著,充其量就是打打輿論戰而已。
總之,前三種辦法已經施行幾十年,未來當然還有繼續走下去和發展下去的空間余地,但不管怎么發展拓展,繼續花樣翻新,都改變不了如下基本事實:
——臺灣在政治上戰略上正在離大陸越來越遠而不是越來越近;
——臺灣當局對大陸的敵意已經上升到民族與歷史層面,他們已經否決了“一個中國”的原則,對“中國統一”越來越頑固抗衡;
——霸權集團對臺灣的武裝和支持越來越強烈,所謂“不支持臺灣獨立”,“不支持單方面改變海峽兩岸狀況”的承諾早已經變質變味,臺灣事實上已再次被納入霸權的全球反華體系當中,成為其中一個重要戰略節點;
——“臺獨”傾向越來越明顯和猖獗,迄今為止并未受到嚴重的打擊,尤其并未從大陸方面得到足夠的懲戒與教訓;
在這種情況下,展望未來,實現臺灣回歸就只能第四種方式,即“打回來”的辦法。
當然,不能不說的是,這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對臺灣實施“打回來”的政策措施,所面臨的風險挑戰,可能付出的成本代價,遠遠不是其它各種方式所堪比擬,但這卻是我們可以預測的未來實現臺灣回歸的唯一可能的辦法。
前些日子,賴清德當局搞起了“團結十講”活動,其人發表了重要的政治演說,從演說的內容、宗旨來看,這屬于貨真價實的“臺獨”宣言。
賴清德變相發表新的“臺獨”宣言,說明臺灣當局抗拒大陸的膽氣再度飆升了起來,“臺獨”勢力倚霸謀獨的行徑更加瘋狂了。
在這種情況下,不但臺灣短時期內自動回歸絕無可能,即便被動回歸或者被逼無奈不得不回歸的可能性也不大。
但不管怎么說,臺灣終究還是要回來的,只不過還需要歷史的等待,等待大陸下決心堅決將其“打回來”。
當然,在我們運用“打回來”的手段中,最好的結果就是大陸通過緊逼狠逼,將臺灣當局逼到無路可走只有回歸。
而這一天,已經出現明顯加速跡象,臺灣回歸不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