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美參議院通過了一項法案,禁止中企購買美農地,特朗普上任才半年,該法案進行了巨大升級,多州考慮禁止中國人買房置地,那些已經買了的人該怎么辦?
中美關稅戰、貿易戰剛剛告一段落,美國農業部又開始“作妖” 了。當地時間7月8日,特朗普政府以“國家安全”和“糧食安全”為借口,計劃全面禁止中國及其他“外國對手”購買美國農田,同時考慮收回中國相關投資者已持有的土地。
這項計劃源于2023年美參議院通過的一項法案,此前一家中國公司曾在北達科他州購買了一片農地,并打算在這片土地上建玉米加工廠,但由于這片土地靠近美軍基地,被認為可能存在泄密和國安風險,遭到了對華鷹派政客的強烈反對。這群政客由此提出禁止中企購買美國的農地,該法案在當年以91票對7票的結果獲得了通過,還得到了多州的支持和響應。
如今兩年過去了,美國的禁令又收緊了,美農業部將該企圖列入了所謂的“國家安全計劃”當中,該部部長布魯克·羅林斯揚言,這么做是為了應對“來自犯罪分子、政治對手和敵對政權的威脅”,她還點名中國,聲稱這是對“中國和其他外國對手進行反擊”。
禁止購買是一方面,那些已經在美置地置業的也不能幸免。羅林斯透露,特朗普政府正研究如何“收回”外國已購買的農地。據了解,雖然白宮還沒有將其簽字成法,但美國有26個州已經自發禁止或者限制外國人在本州購買或投資農業用地。
從當前的中美關系來看,這又是特朗普政府的一次沒事找事、無理取鬧。美方聲稱國安受到了威脅,但實際數據顯示,中國持有農地僅占0.03%,遠低于加拿大的31%,且北達科他州玉米廠只是個例,中企和私人所持有的美土地大多數位于非敏感區域。
美方之所以大肆炒作所謂“中國滲透”和“國安話題”,主要原因有兩個,其一,特朗普的鐵票倉就包含美國農民,但美國對華關稅招致了中方反制,尤其是對美國農產品對華出口的反制,美國農民對特朗普的支持有所動搖,特朗普要借農地議題鞏固農民票倉,轉移經濟矛盾。
第二就是遏制中國的產業鏈布局,美方雖然沒說,但卻十分擔憂中國控制全球糧食供應鏈,并通過農地獲取農業科研數據,削弱美國的技術優勢。這雙重因素疊加在一起就導致了今天的局面。
但是中方也不是毫無還手之力,根據美國自己的法律——《憲法第五修正案》,聯邦政府“非經正當法律程序,不得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財產;未經公正補償,不得將私有財產征為公用”,所以美國政府無權無償剝奪財產。如果政府執意如此,就必須以市價補償,并開放司法審查渠道。照此規定,持有美土地房產的中企或個人可以對美政府發起訴訟。
再不濟,還可以進行避險操作,將農地轉為長期租賃,以規避所有權審查,或者與巴西等國企業合資,以第三方主體持有資產。總而言之,中國投資者要對抗強制征收,有憲法武器在,如果美國法院不公,還有中國政府的維權和精準反制。
總而言之,美方農地禁令本質是 “經濟問題安全化”的政治工具,長此以往,美國市場信譽將蕩然無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