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知道這篇文章能活多久,能看就看吧。
列車停運乘客砸窗通風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已經聽說了,車廂里沒有空調,烏泱泱的全是人,官方報道溫度超過31°。
又悶又熱,有人忍不住就砸窗了。
最后的結果是,這個人被帶走批評教育,也沒提到賠償,似乎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事后官媒和民間的態度截然相反。
民間認為砸少了,這時候不砸啥時候砸;
官方的態度是這樣的:
但是在我看來,這一整列列車,就是當下中國社會現狀的縮影。
對于該不該砸這個問題上,我覺得就沒有必要討論了,因為這不是個定性定量的問題。
它不是數學公式,1+1永遠等于2。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對于悶熱的忍耐程度,受馴化的程度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當列車的快要超出自己身體極限的時候,就是應該砸。
這時候沒有什么理性人,法律條款約束的,羅翔說了,緊急避險連大熊貓都能吃。
但是為什么整整過了3個小時才有人砸呢?明明期間已經有乘客表示自己有明顯中暑要暈厥的現象了。
我覺得有兩個原因,第一,中國人太乖,太遵守規矩。
在不到自己身體極限之前,堅決不惹事,不給社會添麻煩。
說實話,這真的是一種非常淳樸的品質,我敢說全世界除了中國人,應該沒有如此忠厚善良的人民了。
但是如此的忠厚善良,別人會不會反過來欺負你,或者說好人有沒有好報,又是另一碼事了。
我一直跟大家說一句話,希望各位可以牢記在心:
一個人的價值并不在于他對社會的貢獻有多大,而是他對社會的破壞有多大。
當一個人對社會有足夠的破壞力,那他就有被統戰的價值。
比方說在公司里什么樣的人是最唯唯諾諾的?
當然是,有房貸有車貸養了三個娃的人,他對于公司一定盡心盡責,但是公司對于他,隨意揉捏,當個出氣筒都沒問題。
國家和公司也是一個道理,往往那些最忠誠,最不需要國家操心的人,往往卻得不到重視,任何韭菜都從他們頭上割起。
例子我就不舉了,大家自我代入就可以了。
所以中國人的乖,天生的服從權威,恰好就給了一些人濫用權力的機會,疫情幾年大家也過來了,我想有些話就不需要我攤開講了。
就像魯迅說的那句話,中國人喜歡折中,比如你想打開窗子,其他人不愿意,那么你說要把門拆了,他們就愿意讓你打開窗子了。
做人盡可能不要太乖,保持一定的破壞性,這樣你反而更受人尊重。
就拿列車里砸窗的那位小伙子來說,他就展現出了一定的破壞性。
但是大家注意一個細節,當時小伙子砸窗的時候,乘警就在旁邊,如果他真的是蓄意破壞,乘警為什么不在第一時間制服他呢?還容他一下又一下的砸?
那是因為乘警也希望有人來砸窗,畢竟砸窗以后,自己也能呼吸到新鮮空氣,但是這個人絕對不能是自己。
這就是第二個特性,太精。
事事都想著別人出頭,自己在后面享受好處,甚至還有可能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一番。
可能有人會說,七叔,如果你在現場,你會砸窗嗎?
我很明確地表示,不會,當年疫情的時候我也老老實實呆在家里,哪怕上海當時出現了不少反對的聲音,我也沒有一點參與。
因為我很清楚,現在社會的運行機制就是防止你鬧事,對和錯反而是其次的。
這就存在三種情況。
第一種勢單力薄,你一個人挑戰運行法則,這種情況下大概率會被秋后算賬,最典型的就是還手算互毆,或者扶老人被訛。
第二種盡管勢單力薄,但是有輿論聲援,比如這次火車砸窗,這種情況可能不至于弄得太難看,破點小財/時間也就過去了。
第三種有一群人跟你做同樣的事情,這種是最富有統戰價值的,但也是最難組織的,不到生死存亡之際,幾乎不可能組織起來。
但是一旦組織起來,大概率有好的反饋。
比如斷貸事件促成了保交樓,各地散步促成了口罩解封。
實際上大家都知道這些社會運行潛規則,所以碰到問題第一時間不是判斷對錯,而是判斷利害關系。
當人們思考問題的邏輯發生變化,人就會變得特別功利,這也是為什么現在社會變得特別冷漠和原子化。
當然,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還是因為普通人沒有兜底的制度,真正碰到事情了,大家只能盡可能精致利己主義罷了。
沒有人做錯,但是事情來了,所有人都要承擔后果。
我想,要改變社會現狀或者人們思想覺悟,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只希望一些先驅者的陽光如果有幸灑在你的身上,你可以保持緘默,但至少不要冷嘲熱諷,社會的進步正是由這些先驅者們一點一點積累起來。
我是七叔,一個虧了錢,又爬起來的男人
這個人,有點風趣,也有點騷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