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貼,希望有效果。”“我貼了好幾年了,每年都回來。”……三伏天臨近,閔行各醫院三伏貼陸續開貼。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今年貼敷人群中,既有堅持貼敷多年的老年“鐵粉”,也有敷貼一兩年的小孩,還有一些是初次體驗的年輕人。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居民健康管理意識提升,部分社區醫院還推出了消脂貼,通過穴位刺激輔助代謝調節,為體重管理人群提供中醫解決方案。
呼吸系統與消化系統貼敷最受歡迎
“媽媽,到時間了沒有?”7月4日上午10時許,王女士和4歲兒子、7歲女兒正在馬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元景苑社區衛生服務站貼三伏貼,兩孩子貼的是消化系統三伏貼,她因關節問題選擇風濕免疫貼。三伏貼貼好后,還要進行定向透藥和紅外治療,需要等待20分鐘。“我們是在公眾號看到的,兩個孩子比較瘦,聽人家說效果不錯,就來試試看。”
據介紹,馬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三伏貼涵蓋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婦科、風濕免疫及體虛調理五大類,每周貼敷兩三次,每次不超過6個穴位,單次貼敷時長控制在2小時左右。一位帶著9歲孩子的媽媽第二次來敷貼,因為孩子有些咳嗽,想臨時從消化系統敷貼改成呼吸系統敷貼,護士告訴她,敷貼要有持續性,不能換來換去。
“貼好之后,我們會采用定向透藥與紅外輔助技術,加速藥物滲透。”元景苑服務站護士王敏告訴記者,7月1日啟動三伏貼服務以來,該站點已為60余人次提供中醫貼敷治療。“現在還沒到高峰期,人多的時候一天可以貼30多人次。我們這里小孩比較多,占比約60%,中年人和老年人大概各占20%,貼的主要是呼吸系統與消化系統貼敷。”
部分疾病可配合三伏針、三伏灸治療
7月7日早上7時30分,在梅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羅陽總院,中醫康復科科長牛彥彥的診室已是一片忙碌景象,她已為2位居民開好了三伏貼。助理陳瑋告訴記者,僅牛彥彥的診室,每天就有五六十位居民來貼三伏貼。等候區的居民紛紛表示:“找牛醫生的病人特別多,我們六七點就來排隊了。”
據介紹,三伏貼是牛彥彥和助理提前一天制作好的,成人敷貼用生姜汁調配,兒童敷貼用白醋調配。診室里,患者鐘女士是牛彥彥的老病人,在她這里治好了因孕期抵抗力下降留下的腿疾,這次來貼三伏貼增強抵抗力。而牛彥彥“鐵桿粉絲”章阿姨則在三伏貼基礎上增加了三伏針治療。“牛醫生幫我調好了很多不舒服的地方,這次趁三伏天,我再來調理一下脾胃。”
7月1日以來,牛彥彥及助理已為92位居民提供了三伏貼治療。“除了三伏貼,冬病夏治的方式還可以結合三伏針、三伏灸等其他方式。”牛彥彥說,針對風寒濕邪所致的頸、肩、腰腿痛、膝骨關節病等的患者,常會配合“三伏針”增強療效。肺脾氣虛、肺腎陽虛所致的過敏性鼻炎、咳嗽、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阻肺等呼吸系統疾病和陽氣不足所致的腹瀉、胃痛、怕風怕寒、四肢冰冷,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復感冒的虛寒體質患者則輔以“三伏灸”增強療效。
消脂貼為體重管理人群提供新選擇
說起體重管理,很多人回想起針灸、埋線,其實三伏貼也能在這方面發揮一定的作用。今年,顓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在傳統三伏貼的基礎上,新增了消脂貼,適合有體重管理需求,但又害怕打針吃藥的成人和兒童。
“一般來說,針灸、埋線對于減肥效果會快一些,但是對于小朋友,接受度沒那么高。相對而言,消脂貼綠色無痛,且能夠通過促進代謝、消除水腫輔助體重管理,能夠滿足更多人群的減肥需求。”顓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與科教科科長彭玲玲介紹,消脂貼是今年新推出的三伏貼,建議晚上貼敷,根據皮膚適應情況,可整晚使用或貼三四個小時,隔日一次,可與針灸、埋線等療法聯合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消脂貼還是針灸、埋線,要更好地實現體重管理,還需要對飲食結構進行調整,多管齊下,才能瘦得快、瘦得健康。
更多三伏貼門診信息?
記者:陳美玲 顧彩華(見習)
部分供稿:區衛生健康委
初審:岳順順
復審:方雨斌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