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溫高濕,一些類風濕關節炎(RA)患者會出現病情反復或加重。結合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上海市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采用秦氏代灸膏為RA患者進行三伏貼治療,取得了良好效果。
71歲的趙先生,是一位病程8年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
“我平時怕冷,還動不動就出汗,惡心、嘔吐、反酸也是常有的事兒。3年前開始,我在光華醫院接受了三伏貼治療,漸漸地身體狀況有了明顯改善,畏寒怕冷及出汗癥狀明顯減輕,平時感冒也減少了,關節癥狀更加穩定。”獲益于三伏貼的趙先生,今年又在7月初開始了三伏貼治療。
三伏貼,又名天灸,是一種中醫傳統的治療法,借助特殊調配的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以激發經絡、調整氣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在風濕關節病的治療中,三伏貼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手段,通過將藥物貼敷于特定的穴位,可使藥物持續刺激穴位,通經入絡,達到溫經散寒,疏通經絡,活血通脈,調節臟腑功能的效果,既可改善臨床癥狀,又可提高機體免疫力。
而應用于光華醫院的三伏貼則有著與眾不同的“前世今生”。光華醫院關節內科副主任醫師沈逸介紹,科室目前所用的三伏貼——秦氏代灸膏是全國名老中醫秦亮甫教授生前經驗方,是其依據中醫經典及其畢生在風濕病治療中的臨床經驗總結所得之精華,也是經絡理論及中藥藥理匯聚之產物。其選方精良,首創麻黃透皮解表,避免了傳統外敷膏藥常用介質——白芥子、姜汁等導致的發泡、過敏等不良反應,經多年臨床驗證,患者按療程堅持敷貼,療效顯著,且因無痛、皮膚刺激小,深受廣大風濕病患者歡迎。
“秦氏代灸膏由附子、肉桂、生麻黃等十多味中藥組成,敷貼于督脈及膀胱經穴位,如大椎、肝俞、腎俞等,以達到溫陽壯督、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的目的,主要適用于有關節疼痛、怕冷怕風,平時體質弱容易感冒等的風濕病患者。”說到已經使用十幾年的秦氏代灸膏,沈逸的話語中滿是認可。
沈逸指出,夏季高溫、潮濕的環境可能影響關節周圍血液循環,導致炎癥介質釋放增加,加重關節腫脹和疼痛。此外,空調房內外溫差大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關節僵硬感可能更明顯。夏季出汗過多也可能導致體內電解質失衡,間接影響關節代謝。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在夏季高發,而感染可能激活免疫系統,導致RA復發或病情波動。
因此,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要避免過量食用冷飲、長時間吹空調或睡涼席。不要碰冷水,從冰箱拿東西時也盡量戴個手套,避免寒冷刺激。此外,還要避免負重活動,在做家務時盡量減少捏握、擰轉的動作。要定期到醫院隨訪治療,不要自行減停藥物,一定要根據醫生的建議調整治療方案。
撰稿/攝影:趙 立、陸 銘(實習)
編輯:史煥煥
責編:王 博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