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外地旅行,逛菜市場,已成為珊姐姐必需的一項行程。因為,我總認為,市場通常是一個城市里“最鮮活”的地方,可以看到和了解最真實的當地生活和文化,反映這座城市最真實、最生活的一面。在菜市場,看著穿梭人流、到處是鮮活食材、地道小吃、小檔熟食、討價還價的聲音……凝聚在一起的熱鬧的場景,就像是一個地方生活的縮影。
這次珊姐姐來到普寧洪陽行,在逗留在洪陽的最后一天早上,便決定到當地的菜市場逛一逛,看一看。我選擇距離住宿酒店最近的一個市場。并且我是選擇在清晨沒有吃早餐前,市場很近,從酒店步行即可到達。
之所以選在早餐前來逛市場,因為珊姐姐深信一點,一個城市最多好吃美食的地方,不是在旅游景點或者商場超市里,而是在當地居民生活的地方,尤其是傳統菜市場,往往會讓人有驚喜的發現,口味地道外,價格還是特別實惠,早餐,就在逛市場的時候就順便解決了。
在市場的門口,就已經開始感受到一股“市井”氣息。先在市場門口看到一些擺賣“青菜”的小攤檔口,這些小攤檔口,可能是周邊種地的農民,把家里多余的菜拿到市場售賣的,他們熱情的與往來的人打招呼。
進入市場內部,雖然環境不怎么起眼,跟其他市場沒什么太大的區別,整個市場大致按售賣的品種劃分幾個區:蔬菜、熟食、海鮮、點心、干貨、鮮肉、小食店……細細逛下來,珊姐深深感受到這里真的是一個“最多地方特色美食”的地方。
最先吸引珊姐姐的,是那些擺賣普寧豆腐的小攤檔。這道極具地方特色的美食,以大豆為主要原料,摻加薯粉、石膏和鹵水制成,是普寧人舌尖上的驕傲。我在普寧的這幾天,幾乎天天都要吃上幾塊,越吃越上頭。問了問價格,一塊錢就能買到一塊,當即買了好幾塊,打算帶回廣州,試著復刻這口鮮美的滋味。
買完普寧豆腐,我的目光的是市場的左手邊“鹵鵝”小店吸引,在潮汕的眼中,“無鵝不成宴”,鹵鵝是酒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傳統菜,是少不了的一道美味,珊姐姐走近其中一間店,看到用鐵鉤掛起來鹵鵝,外表十分油光,透著琥珀色,檔口站著,一股股香氣撲面而來。于是,如果不是擔心天氣熱,食物會變質,我真想采購一些帶回廣州吃。
再往市場里面走,就看到一排排的豬肉檔口。在廣州,珊姐姐在市場也常能見到豬肉,但洪陽市場這里的豬肉居然全部都是土豬,很肥美的那種靚豬,在廣州,這可是要花比較高才買到的豬肉,并且這種檔口不多,但普寧洪陽市場這兒全部檔口都是土豬。咨詢了一下價格,比平時我們在家附近的菜市場要便宜一些。我心里不禁想:喜歡吃土豬肉的人在這里就有福氣了。
穿過賣豬肉的檔口,一眼就瞥見了擺著普寧牛鈴的攤子。這可是潮汕人打心底里愛著的傳統吃食,常配著白米粥下肚,在當地特色雜咸里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角色。別看它叫“牛鈴”,跟牛奶可是半點不沾邊,全憑獨一份的好味道和實在的營養價值,圈粉了不少人。問了問價錢,一瓶大概10到15塊,心里琢磨著,正好買來當特產捎回去給朋友們嘗嘗鮮呢。
再往前幾步,便是個現做粿的小攤。案板上師傅們正麻利地揉卷、捏劑、包餡,旁邊鐵鍋里炸著粿冒著熱氣,腐皮香混著餡料鮮味直飄過來。“嘗嘗剛出鍋的!”老板娘熱情地遞來一個。咬一口,皮糯餡香,正好。我稱了幾個,一邊走著一邊吃正好。
最后在市場里逛到一片早餐店,專挑了家人最多的——看當地人扎堆的地方準沒錯。進店時,珊姐姐一眼瞧見了心心念念的潮汕粿條,更驚喜發現種雪白的“老鼠尾巴”狀食物,打聽才知是特色尖米丸,光看著就饞得流口水。上來后發現一碗尖丸配料選擇極多:鮮嫩肉片、軟糯豬肝、脆爽粉腸等豬雜是經典搭配,不愛豬雜可選彈牙手打肉餅,海鮮控還有魷魚等時令鮮貨,湯里炸蒜末、芹菜粒、香菜和潮汕酸菜是標配,我學著當地人加了點咸菜脯,酸香開胃;嗜辣的來勺辣醬,更是鮮得人直咂嘴,那滋味真是絕了!
就這樣,珊姐姐在普寧洪陽的市場里慢慢逛著、看著,隨處可見的美食透著濃濃的普寧特色都藏在這一方天地里。在這里,珊姐姐真切感受了一回當地人“鮮活”的生活,滿是煙火氣的樂趣。
那么,你到過廣東普寧的哪些地方游玩?有沒有去當地的菜市場轉一轉?在普寧的菜市場里,有沒有遇到讓你一眼就愛上的美食?對于旅行時逛菜市場,你又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