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地產市場的風云變幻引發了廣泛關注。英皇國際(0163)的債務危機如同一聲驚雷,震撼了整個市場。然而,這只是冰山一角,背后隱藏的更多危機正在逐漸浮出水面。本文將深入分析這一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
就在不久前,英皇國際因逾期債務問題而遭遇重創。根據最新財報,截至2025年3月底,該公司銀行借貸總額高達166.05億元,已逾期或違反若干條款。核數師對此表示“不發表意見”,并對其持續經營能力提出質疑。這一消息如同一顆炸彈,在市場上引發了劇烈反響。英皇國際的股價在短短一周內暴跌17.6%,截至上周五收報0.192元,市值驟降至僅10.81億港元。
這一切的背后,是英皇國際近年來的多元化擴張策略。盡管總收入在2025財年增長了41.5%,達到13.76億元,但巨額的投資物業減值損失和持續的經營虧損,使得公司的財務狀況岌岌可危。虧損擴大至47.43億元,歸屬母公司股東權益也大幅縮水22%,僅剩169.4億元。
更讓市場感到不安的是,英皇國際的流動性狀況極為嚴峻。截至2025年3月底,集團手上的現金僅有6.39億元,而流動負債則高達188億元,其中166億元為一年內到期的銀行借款。由于逾期或違約,銀行可能隨時要求償還全部款項。即使動用全部57.38億元的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凈額仍超過130億元,這無疑增加了公司的財務壓力。
在當前利率高企、美國聯儲局遲遲未減息的背景下,英皇國際的流動資金危機顯得愈發嚴峻。許多市場分析師開始擔憂,這一危機是否會引發更大范圍的連鎖反應,影響到香港乃至整個地區的地產市場。
不僅僅是英皇國際,其他中小型發展商同樣面臨著巨大的財務挑戰。佳明集團(1271)近期發布的業績報告顯示,該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未償還貸款本金達到47.95億元,流動比率降至0.32倍,資本負債比率則高達213.6%。這意味著,佳明集團的財務狀況同樣岌岌可危。
佳明集團的管理層表示,盡管與部分貸款方達成了豁免協議,但市場對其財務狀況的擔憂依然存在。隨著銀行貸款的收緊,佳明集團能否獲得更多貸款方的支持,成為了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英皇國際和佳明集團的危機引發了市場的高度關注,投資者紛紛撤資,股市表現低迷。許多分析師開始重新評估香港地產市場的前景,認為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大規模的調整。
然而,市場也并非一片悲觀。隨著美國可能在下半年進入減息周期,香港地產市場或許會迎來轉機。如果英皇國際能夠妥善處置部分投資性物業,結合持續的項目銷售現金流,或能逐步改善其流動性狀況。財報中提到,英皇國際正與銀行協商財務重組,并計劃通過出售物業及投資物業租金來增強流動資金。
然而,事情的發展并不總是如人所愿。就在市場開始對英皇國際的未來抱有一絲希望時,新的消息傳來:該公司可能面臨更大規模的資產減值,甚至可能需要大規模裁員以控制成本。這一消息如同一記重拳,再次擊打了市場的信心。
與此同時,其他中小型發展商也開始傳出類似的危機消息,市場的恐慌情緒逐漸蔓延。許多投資者開始質疑,香港地產市場是否真的進入了一個崩潰的邊緣。
隨著事件的進一步發展,投資者和市場參與者將密切關注香港地產市場的動態。英皇國際是否能夠逆轉頹勢,其他中小型發展商又將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挑戰?這一切都將成為未來市場關注的焦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