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上午,太陽炙烤著大地。芝罘區(qū)東花園,園林工人柳要順正修剪綠地內(nèi)的模紋植物。細碎的枝椏不斷落下,他臉上的汗水也不斷滑落。今年59歲的柳要順是煙臺市園林建設(shè)養(yǎng)護中心南大街綠化隊職工,已經(jīng)在園林一線工作43年了。
43年如一日,老園林人的“熱”愛
上午11點的芝罘區(qū)東花園,地面溫度非常高。柳要順手持修剪機,半蹲在綠地旁,專注地修剪著模紋植物的邊緣,汗水順著額頭不斷滴落。
“這活兒急不得,得順著植物長勢慢慢修。”柳要順抹了把汗,指著身后剛修剪完的綠籬說道。在他43年的園林工作生涯中,這樣的高溫天氣早已是老相識。每天早早到崗,趕在氣溫飆升前完成主要工作,是他總結(jié)出的經(jīng)驗。
像柳要順這樣的老員工,在南大街綠化隊還有很多。他們熟悉每片綠地的“脾氣”,知道哪里的模紋需要勤修剪,哪棵行道樹容易生蟲。高溫下,他們的工作服每天要濕透三四回,但沒人因此降低作業(yè)標準。記者看到,經(jīng)過修剪,綠籬橫平豎直,草坪整齊,模紋圓潤。
與酷暑賽跑,進行科學(xué)養(yǎng)護
持續(xù)的高溫不僅考驗著園林工人,更考驗著城市綠地的生命力。在全力以赴做好綠化養(yǎng)護工作的同時,園林中心積極落實防暑降溫措施,加強防暑知識宣傳,讓園林工人掌握科學(xué)的避暑方法;合理調(diào)配作業(yè)時間,避開正午高溫時段;為園林工人準備藿香正氣水等防暑物品,確保園林工人身體健康。
在濱海中路,園林工人正積極對樹木、灌木等開展病蟲害防治,針對夏季高溫高濕的氣候特點,重點加強對美國白蛾、國槐尺蠖等食葉病蟲害的防治力度。
在觀海路、港城東大街的綠化帶里,幾位園林工人正在澆水,他們采用綠地灌溉與人工澆灌相結(jié)合的方式,科學(xué)合理安排澆水時間,讓每一寸土地、每一株花草都能在酷暑中煥發(fā)生機。
園林工人用汗水澆灌城市綠蔭
6月以來,570萬平方米綠地完成整治,209萬平方米綠地實施病蟲害防治,172萬平方米綠地得到科學(xué)澆灌。這些數(shù)字背后,是園林工人的默默付出。
“這幾天有點熱,我們每天都備著足夠的水,藿香正氣水也時刻帶著。”柳要順告訴記者。記者看到,每位園林工人隨身包里除了工具,還裝著藿香正氣水、濕毛巾等。
中午時分,園林工人都要在樹蔭下避暑,待到暑氣稍退,柳要順和同事們又回到綠地補栽苗木。夏天,正是他們汗水的澆灌,才有了這座城市的郁郁蔥蔥。
記者 楊春娜
通訊員 馬桂華 宮小添 攝影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