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一早,大陸商務部突然發布公告,把8家臺灣企業打入出口管制清單,禁令一出,島內炸了鍋。
在7月8日的時候,解放軍的20架軍機又直接越過所謂“中線”,要對著將在7月9日進行的臺軍的“漢光41號”演習來個貼身監控。
這一連串動作,打得賴清德措手不及,與此同時,島內的政治風暴也正在醞釀,罷免潮、法案斗爭、軍演鼓噪……
2025年7月9日,大陸商務部發布公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等法律法規,將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臺灣地區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公告明確禁止向這些企業出口兩用物項,正在進行的出口活動需立即停止,特殊情況需向商務部申請。
這8家企業包括漢翔航空、經緯航太科技公司、中山科學研究院、仲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造船股份有限公司、龍德造船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攻衛股份有限公司。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指出,這些實體蓄意配合“臺獨”分裂勢力“以武謀獨”,是賴清德當局推動軍事對抗的關鍵支撐。
從具體業務來看,漢翔航空是臺灣最重要的戰機研發生產單位,曾生產IDF戰斗機和T-5教練機,并參與美國F-16戰斗機的維護升級。其負責人羅正方公開宣稱要“斬斷”臺灣無人機對大陸零部件的依賴,研發全臺產軍用無人機。中山科學研究院則是臺軍核心研發機構,研制了“天弓”防空導彈、“雄風”反艦導彈等武器,2023年還因模擬攻擊大陸福建艦引發爭議。
經緯航太科技和仲碩科技專注于無人機領域。經緯航太為臺防務部門提供海軍監偵型和陸軍微型無人機,仲碩科技則開發出號稱“臺版彈簧刀”的自殺式無人機,與臺軍方、“海巡署”合作密切。國際造船、中信造船、龍德造船三家企業承擔著臺軍潛艇自造、輕型巡防艦及導彈巡邏艇的建造任務,其中國際造船是“海鯤號”潛艇的主要承包商。攻衛股份長期為臺軍生產防彈衣等防護裝備,此前曾被曝光從大陸采購防彈纖維布后偽造“臺產證明”。
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強調,賴清德上臺后頑固堅持“臺獨”立場,部分臺灣實體助紂為虐,商務部此舉是捍衛國家主權、維護臺海和平的必要舉措。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鄭劍表示,制裁釋放出明確信號:不能一邊依靠大陸資源發展軍工,一邊支持“以武謀獨”挑釁。
為了虛張聲勢,賴清德在臺灣推動的“漢光41號”軍演,首次以“2027年大陸攻臺可能行動”作為假想場景,將演練時間從以往的5天4夜延長至10天9夜,新增“持久作戰”和“城鎮戰”等課目。
根據臺防務部門規劃,演習不僅包括“聯合反登陸作戰”“濱海暨灘岸戰斗”等傳統內容,還模擬關鍵基礎設施破壞、網絡攻擊等“灰色地帶襲擾”情境,要求民眾在空襲警報響起時進入大賣場、宮廟等場所避難,并將后備軍人動員規模擴大至3000人。
臺軍方甚至在校園進行陣地掩蔽演練,引發家長強烈不滿,甚至有人批評這是“末日演練”。
為配合軍演,賴清德將7月定為“團結月”,推動“全社會防衛韌性”計劃,宣稱要培訓40萬“可恃民力”,甚至將出租車司機、大樓管理員納入“防災士”培訓范圍。其在“團結十講”第四講中鼓吹增加防務預算至GDP的3%,并計劃恢復軍事審判制度,妄圖將臺灣社會全面軍事化。
對此,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蔣斌指出,這是民進黨當局“虛張聲勢、自欺欺人”的把戲,企圖將臺灣民眾綁上“臺獨”戰車。
賴清德的這些舉措也引發了民眾強烈反彈:出租車司機工會抗議被“推上火線”,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直言“在炮火轟炸下,臺灣將變成斷壁殘垣”。
臺媒評論指出,賴清德的“韌性演練”本質是向國際販賣“亡國感”,其宣稱的“為臺澎金馬而戰”實則是為民進黨一黨之私賣命。
賴清德上臺以來,臺灣民眾對他的錯誤決策已經不滿到了極點。
4月26日,國民黨在臺北市凱達格蘭大道舉行“反對民進黨獨裁”集會,超過20萬民眾冒雨參與,現場高呼“賴清德下臺”等口號。
盡管賴清德試圖通過“團結十講”轉移焦點,但民眾對其“抗中保臺”話術已產生免疫,更多人意識到“臺獨”只會讓臺灣陷入兵兇戰危。
親綠的“美麗島電子報”6月30日公布的民調顯示,賴清德施政滿意度降至44.7%,不滿意度升至46.8%,首次出現“死亡交叉”。
總體而言,臺獨就是死路一條,大陸此次出口管制精準擊中了賴清德“以武謀獨”戰略的七寸,島內學者也批評,臺灣人口密集、能源儲備不足,城鎮戰設想“非?;闹嚒?,實際是掩蓋臺軍戰力薄弱的窘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