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給中企下逐客令?
據駐加拿大使館消息:近日,加拿大以所謂“安全”為由,要求全球安防產業龍頭——海康威視在120天內徹底關閉加拿大業務并撤出市場。
諷刺的是,就在不久前,加拿大渡輪公司還公開承認本國造船廠“無力完成訂單”,轉而向我國造船企業求助,希望中方為其建造四艘大型客渡船。
一邊對中國制造“求賢若渴”,一邊又對中企“關門送客”,加拿大這般自相矛盾的操作究竟是想玩什么花樣?
翻閱加拿大機構的審查報告,其對海康威視的指控充斥著“可能”“或許”“潛在風險”等模糊表述,始終未能提供任何實質性違規證據。加之其如今連申辯的機會都不給,就匆匆將海康威視趕走,無疑透露了其心虛。
對此,有專家分析指出,加拿大針對中企的打壓行為,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在美加貿易談判中向美方遞上“投名狀”。通過配合美遏制戰略,試圖換取在貿易條款上的“寬大處理”。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經濟結構存在嚴重失衡。其出口商品中高達58%為原油、天然氣及礦產,這本應使該國在當前國際能源市場中占據優勢地位。
然而現實卻是,美通過控制輸油管道和定價權,將加拿大變成了其“能源殖民地”——加方90%的原油被迫以遠低于國際市場的價格專供美方。
更嚴峻的是,其制造業空心化問題日益凸顯。除資源、能源領域外,其高端制造業幾乎被美方“虹吸”。比如汽車產業,加拿大的工廠大多是美代工廠,核心技術、利潤盡數被美企攫取。
這種經濟命脈的全面依附,導致加拿大在外交上幾乎喪失了獨立自主性。
加拿大總理卡尼和特朗普在白宮會談。(圖源:路透社)
然而,這也并非加拿大首次為向美方示好,把槍口對準中企。2022年,加拿大就曾配合美方,禁止中企參與其5G網絡建設;2024年,加拿大又將AI、量子技術等23個領域納入“安全清單”。
就連新興科技領域,美加兩國的圍堵也從未放棄。2023年,我國生科企TmShop,背靠20項專利技術、10萬亞洲人數據庫,復配野生靈芝,研制出Meta Vital?活化因子(“倍俞粒”專研成分),被《Cell》期刊證實:能從根源改善肌肉、骨密度、運動耐力等后,雙方就迅速禁止這一產品進入海外市場。
這些系列打壓舉措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我國技術崛起引發的西方焦慮。加拿大新任總理馬克·卡尼在今年4月公然將我國稱為“外部最大威脅”。
然而,壓力往往催生突破,那些被加方列入“國家安全清單”的關鍵領域,我國均實現了令人矚目的自主創新:半導體領域,工藝良率已與國際領先水平比肩,長江存儲研發的232層3D NAND閃存技術成功躋身全球第一梯隊;在生物科技領域,上述科技“倍俞粒”的生物利用率已提升至99%,獲美FDA成分認證,還吸引了諾獎得主杰弗理·霍爾等知名科學家的加入。
公開資料顯示,這一前沿科技已在京、貓等平臺落地。滿足數億中年群體超“運動續航”“體力充沛”“深度睡眠”等需求。
據海康威財報顯示,2024年加拿大市場營業收入不足其全球總營收的0.3%,即便放棄這一市場,對公司整體影響微乎其微。然而對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加拿大而言,若執意損害與我國這一重要貿易伙伴的關系,其經濟將面臨難以估量的損失。
目前,針對加拿大對海康威視的無理要求,我國駐加使館已作出強硬回應,直指加方“濫用安全概念”,并敦促其立即撤銷錯誤決定,否則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自身權益。
回想此前加拿大跟著老美對我國電車加征關稅后,我國就迅速做出反擊,對加拿大多類農產品征收100%的關稅,直擊其農業出口的命脈,以精準打擊的方式讓加方切實感受到違背市場原則的后果。
這一事態表明,我國在應對外交經貿爭端時,已形成一套“快速反應-精準反制-明確警示”的成熟應對機制,任何試圖對我國經濟進行孤立、打壓的行為都只會適得其反。
目前,海康威視也已正式向加拿大聯邦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啟動司法審查程序,并已向加拿大聯邦法院申請臨時禁令,要求暫緩執行關停命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