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實話實說”:中國電子戰機水平差距驚人!不要吹過頭了
中美電子戰機的區別
前些日子美國媒體發文章說“不要吹得太過“?,F在就看看實際數據。殲-16D帶著六個電子吊艙去了臺海,EA-18G還在為電力不足而煩惱。
起飛重量33噸,比美軍的多3噸貨物。相當于多帶2噸燃油和全部干擾設備。不帶副油箱能直飛1600公里去干擾敵人,帶上油箱能飛到關島附近。EA-18G要飛這么遠就要帶3個副油箱,9個掛點就用掉3個,像春運回家的人背著大包小包。
航展上的6個RKZ930吊艙不是裝飾品。100千瓦干擾功率覆蓋20吉赫頻譜,站在臺灣海峽這邊就能讓對面雷達看不清。它能同時鎖定128個目標。美軍的“下一代干擾機“說了5年,中頻段剛用上,低頻段還在實驗室里。
實戰經驗要承認美軍更多。EA-18G在紅海打過防空網,演習中“擊落“過F-22。不過殲-16D去年在東海演習時,和空警-500一起讓模擬艦隊雷達變成啞巴。改進型吊艙功率提到110千瓦。
殲-16D的機頭里有一米直徑的氮化鎵雷達,探測距離比對手多出一部分東海。它掛著霹靂-15導彈干擾敵人,還能發射反輻射導彈。EA-18G掛滿干擾設備后只剩兩枚自衛導彈,比不上全副武裝的殲-16D。
美軍的數據傳輸系統很好。LINK16數據鏈快速傳電磁情報,F-35C突破前線前就知道敵人雷達位置。
我們的預警機協同工作剛熟練,戰術手冊可能才寫到第三章。但珠海航展上的新通信中繼吊艙表明,殲-16D已經能給潛艇發送信息了。
這是不對等的比賽。殲-16D有后發優勢快速發展,EA-18G靠三十年經驗支撐。等我們的電子戰機在太平洋多飛幾次,局勢會變化?,F在說我方完全領先為時過早,但在電磁頻譜領域,學生快要超過老師了。
等一段時間看結果。下次臺海巡航時,看EA-18G機組人員聽到雷達警報器響個不停的樣子,比比較參數更能說明問題。電子戰場規則已經改變,還用冷戰經驗的人會吃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