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恢復出口
此前,美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相關企業已接到美國商務部通知,恢復芯片設計軟件、乙烷、飛機發動機等產品的對華出口。
值得一提的是,商務部對此事回應表示,中美倫敦經貿會談后,雙方于近期確認了落實兩國元首6月5日通話重要共識和鞏固日內瓦經貿會談成果的具體細節。目前,雙方團隊正在加緊落實倫敦框架有關成果。中方正依法依規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許可申請。美方也采取相應行動,取消對華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有關情況已向中方作了通報。
發言人還表示,倫敦框架來之不易,對話合作才是正道,訛詐脅迫沒有出路。希望美方深刻認識中美經貿關系互利共贏的本質,繼續同中方相向而行,進一步糾正錯誤做法,以實際行動維護和落實好兩國元首通話重要共識,共同推動中美經貿關系行穩致遠。
既然事已至此,那咱們也不妨翻一番今年的“賬本”。
上半年,美國在經貿領域的小動作就沒斷過:給芯片設計軟件設卡、對乙烷出口限流、給飛機發動機套上枷鎖,一套組合拳下來,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想在關鍵產業領域卡中國的脖子。可如今,畫風突變:限制令悄然松綁,被凍結的供應鏈重新啟動。
這顯然不是美國良心發現,而是博弈之后,美國選擇的一種平衡手段。
不愧是東大,精準鎖喉
在這場較量中,有一個繞不開的關鍵詞,那就是稀土。
稀土這東西,美國比誰都清楚它的分量。從F-35戰斗機的發動機到精準制導武器的芯片,從新能源汽車的永磁電機到智能手機的顯示屏,幾乎所有高精尖產業都離不開稀土。而中國,握著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產能,這就意味著美國的高科技產業鏈,命脈捏在我們手里。去年底,我國修訂的《稀土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對稀土開采、加工、出口的管控再加碼,這把"軟刀子"可比加征關稅疼多了。
美國商務部的數據最能說明問題:今年一季度,美國稀土庫存量同比下降37%,多家軍工企業發出預警,稱關鍵零部件因缺稀土面臨停產。五角大樓的一份內部報告直言不諱:"若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美軍武器裝備生產將在6個月內陷入癱瘓。" 這種切膚之痛,讓向來傲慢的美國不得不重新掂量。
再看這次恢復出口的清單,處處透著"交換"的味道。芯片設計軟件領域,美國三大供應商一季度對華營收暴跌40%,股價蒸發超千億美元;乙烷出口商更慘,得州的乙烷儲罐堆成了山,企業每天虧損超2000萬美元;通用電氣的飛機發動機部門更急,中國商飛C919訂單破千架,若失去配套機會,未來十年損失將超500億美元。這些企業的游說團在國會山踏破了門檻,本質上都是被中國市場和稀土牌打疼后的反應。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那句 "倫敦框架來之不易,訛詐脅迫沒有出路",道破了這場博弈的本質。過去幾年,美國總想著用 "卡脖子" 逼中國讓步,可他們忘了,中國手里有稀土這樣的"王牌",更有"奉陪到底"的底氣。從修訂出口管制清單到建立稀土產業聯盟,從推動稀土替代技術研發到拓展國際合作,每一步都打得精準有力。
美國媒體說這是"中美關系緩和的信號",這話只說對了一半。緩和是真的,但主導權在我們手里。美國商務部的通知里藏著心虛 —— 清單上的每一項產品,都是美國企業哭著喊著要賣給中國的;每一條限制的取消,都對應著中國反制措施的成效。就像稀土領域的較量證明的那樣:誰掌握核心資源,誰守住市場底氣,誰就能在博弈中站得更穩。
當然,我們也得清醒:這只是階段性成果。美國商務部的文件里還留著尾巴,"保留隨時重新實施限制的權利"。這恰恰說明,對付這樣的對手,不能有絲毫松懈。
說在最后
美國這次松口,不過是看清了一個現實:中國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而是能打能談、有勇有謀的對手。同時,我們也有必要讓對方清楚,合作有甜頭,對抗必吃虧,合作共贏才能真正長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