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軍事領域又掀起了一陣波瀾,一則關于德國偵察機在紅海遭遇“激光攻擊”的消息,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引發了各方的關注與熱議。今天,咱們就來深入扒一扒這起事件背后的門道。
德國“急眼”:偵察機紅海遇“激光攻擊”
多家外媒在 7 月 9 日紛紛報道,德國外交部在社交媒體上突然公開宣布,德國的一架偵察機在參與歐盟紅海護航行動時,遭遇了解放軍軍艦的“激光攻擊”。這一消息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在國際輿論場炸開了鍋。德國外交部更是緊急召見了中國駐德大使,并進行了強烈抗議,那架勢,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
德國國防部也不甘示弱,迅速發布了一份電子聲明,義正言辭地表示“(中國軍隊)對德國人員造成危害以及對行動造成干擾是完全不可接受的”,還強調“這架飛機在毫無理由、也沒有事先接觸的情況下遭到了襲擊”。
據德國國防部介紹,這架飛機可不簡單,它是一個“多傳感器飛行平臺”,當時正在紅海上空執行“阿斯皮德斯”(Aspides)例行護航任務,主要職責是為任務指揮部及其相關合作伙伴提供實時態勢情報。可誰能想到,這架飛機在數次與一艘中國軍艦“邂逅”后,就遭到了來自中國軍艦的激光照射。這突如其來的“襲擊”,讓飛機上的人員驚慌失措,不得不緊急終止任務,狼狽地降落在位于吉布提的特遣基地。不過,還算幸運的是,經檢查,飛機并未受損,飛行作業也很快恢復了正常。
(正在紅海執行護航任務的歐盟艦隊)
疑點重重:飛機身份成謎
但這里面有個有趣的細節,德國當局堅稱這架飛機并非德國國防軍的軍機,而是由一家民用公司運營。然而,機上有德國軍方人員這一事實,又讓事情變得撲朔迷離。更讓人疑惑的是,德國當局拒絕透露該機的具體型號和飛行信息,還拒絕說明究竟是哪艘中國軍艦照射了該機。這一系列的操作,就像是在故意隱藏著什么秘密。
結合德國當局提及的“該機曾多次遭遇同一艘中國軍艦”,以及該機“屬于民用公司,但為軍事任務服務”這些信息,我們不禁產生了一個大膽的猜測:這架所謂的“護航飛機”,實際上很可能是隸屬于德國國防軍的一架用于搜集情報的“間諜飛機”。而且,它多次故意或無意地出現在解放軍軍艦附近,這種頻繁的“親密接觸”,無疑會引起解放軍軍艦的高度警惕。也許,解放軍軍艦正是以激光照射作為一種警告,迫使它離開事發空域,以維護自身的安全和正常活動。
(在紅海執行護航任務的中國軍艦)
往事重提:類似“激光風波”并非首次
其實,類似這樣宣稱遭到中國“激光攻擊”的事件,之前已經發生過不止一次。
2022 年,澳大利亞當局就曾公開指控中國軍艦“故意使用激光攻擊澳大利亞偵察機”。可事后一查,真相卻讓人哭笑不得。原來,遭到激光照射的是一架澳大利亞 P - 8A 偵察機,當時這架偵察機正在近距離跟蹤兩艘中國軍艦,還妄圖收集情報。中國軍艦多次警告無果后,才使用了激光照射的方式,給這架“不速之客”一個下馬威。
無獨有偶,2024 年,菲律賓當局也跳出來表示,一架隸屬于菲律賓漁業和水產資源局的塞斯納小型飛機遭到中國船只的激光攻擊。但事實是,這架飛機當時正在中國島礁附近執行所謂的“海上監視任務”,在中方多次喊話讓其離開的情況下,它卻置若罔聞,依舊我行我素。中國無奈之下,才采取了“激光攻擊”的措施。
從這些事件中不難看出,這些國家在宣稱遭到中國“激光攻擊”時,總是對自己的冒犯性和侵略性舉動絕口不提,反而借此機會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其居心之險惡,簡直令人發指。他們無非是想通過這種手段,抹黑中國的國際形象,為自己的一些不當行為尋找借口。
(德國海軍的海上巡邏機)
深度剖析:“激光攻擊”背后的真相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當前中國已經研發出了艦載激光武器,但這種先進的武器尚未普及。有外國學者指出,西方國家所說的“激光攻擊”,很可能是指中國海軍船員使用激光測距儀或類似設備照射了潛在威脅目標。
這種激光的威力遠不足以造成實際損害,但它卻有著獨特的作用。當它照射到對方飛機上時,可以激活對方的激光告警系統,讓對方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被察覺。同時,這也是一種展示自身威懾信號的方式,向對方表明自己的態度和立場,迫使對方離開相關空域,避免進一步的沖突和危險。而且,在此前的多次“中國激光威脅”事件中,各國軍機也并未查出實際損壞,這進一步證明了中國實際上并未使用真正的激光武器對其進行攻擊。
澳大利亞偵察機通過光電瞄準具監視中國軍艦)
背后博弈:德國的軍事動向與中德關系
近年來,德國在軍事方面的動向十分引人關注。它與美國的戰略目標日益趨同,仿佛緊緊跟隨在美國的身后,亦步亦趨。尤其是在去年,德國公然派遣軍艦穿越臺灣海峽,這一行為無疑是在展示自己對美國“臺獨”政策的支持。這一舉動不僅引起了中方的強烈不滿,更嚴重惡化了地區局勢,讓原本就復雜的地區形勢變得更加緊張。
而這次的“紅海激光事件”,無疑進一步說明了德國軍事單位在接觸解放軍軍事單位時,很可能存在過度、過激的行為。這種行為不僅容易引發不必要的誤會和沖突,也不利于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和德國需要展開深入的溝通,以避免戰略誤判。雙方都應該保持冷靜和理智,通過對話和協商來解決分歧和問題。同時,德國也需要正視現實,認清國際形勢的發展趨勢,別再盲目地充當美國的“馬前卒”挑釁中國。畢竟,中國可不是伊朗,有著強大的實力和堅定的決心維護自身的主權和利益。任何試圖挑釁中國的行為,往往都不會有什么好下場。
這起德國偵察機在紅海遭遇“激光攻擊”的事件,看似是一起簡單的軍事摩擦,但背后卻隱藏著復雜的國際政治博弈和利益糾葛。我們應該以客觀、理性的態度看待這起事件,不被一些別有用心的言論所誤導,共同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中國已研發出艦載激光武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