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特朗普的關稅利劍直指14國,最高稅率飆至40%時,他大概沒料到這14國會如此強硬。
7月初,這份涵蓋日韓盟友與東盟多國的關稅清單甫一公布,便被各國的強硬回應澆了透心涼。向來以溫和著稱的泰國率先亮劍,副總理披猜在緊急記者會上拍案而起:“這場仗,我們奉陪到底!”
緊跟著,日韓內閣連夜召開的緊急會議上,“周旋到底”四字擲地有聲。14國仿佛攥緊了拳頭,在這場貿易博弈中,無人愿作屈膝之臣。
見此情景,特朗普連忙喊話中國,并一改此前態度,開始強調中美之間的友好關系。特朗普到底打的什么算盤?
最后通牒換來集體沉默
對于特朗普來說,原本的貿易戰看似勢如破竹,他剛剛向全球14個貿易伙伴發出照會,措辭強硬,限他們在8月1號前就范,否則就按之前的高額關稅辦。
這套“極限施壓”的組合拳,老特過去屢試不爽,總有幾個國家會掂量掂量,最后選擇息事寧人。
可劇本這次沒按他想的走,這14個國家竟然沒有一個人愿意低頭,哪怕是曾經親密無間的日本、韓國,也不愿站在美國的一邊。
日本那邊更是直接攤牌,說已做好“全面準備”,美國的關稅“無論如何不能接受”。李在明也不是省油的燈,同樣擺明了要硬磕到底,一寸利益都不會白送的態度。
就連平時看起來最“佛系”的泰國,也撂下狠話:絕不向脅迫低頭,準備“戰斗到底”。
這下特朗普的高調言辭變得那么尷尬,他以為自己可以輕松拿下這些國家,可事實是,這些國家的反應讓特朗普的戰略成了空中樓閣。
這股硬氣是中國硬扛出來的
那么問題來了,關稅戰剛開始時,不乏息事寧人之輩,怎么短短幾個月過去,這14個國家突然變得這么“剛”?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中國用實際行動,給他們開了一場應對美國的“公開課”。當美國對著中國揮舞關稅大棒時,中國一步也沒有退,選擇了硬碰硬。
貿易戰打到最后,大家發現,雖然中國也吃了虧,可最難受的還是美國佬。尤其是特朗普和他的鐵粉們最愛戴的“MAGA”小帽,價格都噌噌往上漲。美國智庫算了一筆賬,貿易戰讓一個普通四口之家,每年得多花2300美元。
這筆錢,可不是什么“美國再次偉大”的勛章,而是壓在每個家庭身上的真實賬單。
更重要的是,這場對抗活生生地戳破了一個神話:美國的施壓并非萬能靈藥。它的經濟空有金融的架子,卻缺少足夠堅實的制造業底盤,韌性遠比想象的要脆弱。
當別的國家親眼看到,原來硬扛是有效的,原來美國也會痛,他們心里那本賬就徹底算明白了。妥協換不來尊重,只會犧牲自己的未來。只有堅決頂回去,才能保住自己的飯碗。
這種覺醒,像一股暗流,涌動在各國的決策層。韓國的“務實外交”,日本的“撕破臉皮”,說到底,都是一回事:大家都不想再當棋子了,都想為自己活。
極限施壓玩不轉,是因為后院著了火
眼看盟友們集體“反水”,特朗普的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他不再提威脅,反而隔空向中國喊話,夸起了中美貿易“非常公平”,還強調自己和中國的“良好關系”。
這副急切的樣子,不像交易大師,倒像個焦頭爛額的救火隊長。之所以如此慌亂,除了那14塊踢不動的鐵板,還有一個更要命的原因:美國的“工業維生素”快斷供了。
這個“維生素”,就是稀土。當特朗普親手點燃的貿易戰,終于燒到了自家的產業命脈時。國內的情況已經不允許他再肆意妄為。
如今,福特汽車已公開承認,因為關鍵稀土材料短缺,部分生產線已經在準備停產;美國國防部更是急得跳腳,警告說稀土斷供將對國家安全造成“災難性影響”。
這就是現狀,特朗普的大棒掄出去,最后砸在了自己腳上,還砸得這么狠,這是特朗普沒想到的。那么,在這種火燒眉毛的時刻,穩住中國,讓供應鏈的血先止住,就成了他的頭等大事。
牌桌還在,但規矩得重立
面對美國拋來的橄欖枝,中國的態度一如既往:冷靜,且有原則。想談,大門開著。但別想靠幾句好聽話和虛偽的笑臉蒙混過關。
過去幾輪談判,并非全無成果。雙方一度在取消懲罰性關稅上走得很近,這證明溝通是有用的。但中美之間的問題,遠不止關稅那么簡單,知識產權、市場準入、技術壁壘,個個都是深水區。
這些核心矛盾,靠投機取巧的戰術切換是解決不了的。所以,中國的立場很清晰:要談可以,拿出誠意來。那些表面的客套話收起來,在核心問題上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只有在公平和尊重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坐下來真正解決問題。
中國的這份淡定和堅持,也給其他14個國家吃了定心丸。他們都明白,只要中國這塊最關鍵的壓艙石不松口,特朗普想靠“各個擊破”來分化瓦解的算盤,就注定打不響。
關稅戰意外敲開了新世界
特朗普這次對首批14國揮舞關稅大棒卻遭遇無一服軟的集體抵制,然后火急火燎地喊話中國,用“非常公平”這充滿臨時抱佛腳意味的4個字試圖定調中美現狀,這一幕戲劇性的轉變,堪稱當代國際經濟博弈中一個教科書級的縮影。
它極其生動地揭示了三點:其一,靠單邊霸凌和“美國優先”的蠻橫邏輯強行向各國施壓的時代已經行不通了,14個國家齊聲說“不”就是明證。
其二,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的今天,大國博弈的棋局沒有所謂的“單獨勝負”,關鍵節點的態度和策略直接決定著整個棋盤的態勢走向。
其三,當經濟脅迫撞上資源依賴的現實短板,所謂強硬姿態往往會迅速陷入“雷聲大雨點小”的窘境。
特朗普的這次“著急”和變調,與其說是他個人的策略調整,不如說是世界經濟治理中復雜、多元力量開始真正顯現其話語權的信號。
接下來要看的,是他能否真正吸取這場“14國碰壁記”的教訓,拿出匹配其“非常公平”說辭的實際行動,來解眼下美國的燃眉之急。
如若不然,這4個字定下的調,怕是要成為歷史上又一個蒼白的注腳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