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重拳砸向14國,東南亞集體翻臉,越南成最尷尬角色
特朗普往14個國家郵箱里塞加稅通知書這事炸鍋了。
當美國把25%-40%的關稅往東南亞國家臉上拍的時候,沒料到泰國直接甩出"戰斗到底"四個字,馬來西亞帶著印尼、菲律賓抄起算盤就往談判桌上砸。
最打臉的是越南——這哥們七天前剛跟美國簽了"免稅特權"的投名狀,轉頭發現盟友全在掀桌,自己成了全東南亞的冤大頭。
美國這次關稅名單里藏著三條毒計。
第一條專打中國產業鏈,東盟國家現在生產線上跑的零件60%貼著"中國制造"標簽,特朗普把越南進口的汽車配件關稅拉到40%,等于掐著中國中間商的脖子喊話。
第二條毒計玩的是分而治之,給日韓25%的"優惠價",轉頭對泰國玩具廠直接翻倍要價,想拆散亞洲制造業聯盟。
最陰的是第三條毒計,用越南當"樣板間"釣魚,讓其他東南亞國家看看跟著美國混能拿"零關稅VIP卡",結果越南剛把身家性命押上賭桌,扭頭就看見中國和東盟十國在協議上蓋了聯合簽章。
現在看越南真成了全亞洲的笑話。
他們給美國開綠燈的協議現在漏洞百出——所謂"零關稅"換來的是中國商品經越南轉口要被扒兩層皮。
曼谷的工廠主們說得直白:"讓美國卡脖子不如跟中國合資建新碼頭"。
吉隆坡的海關數據更打臉,上半年中越貿易額掉了12%,中泰貿易額卻暴漲25%。
越南的妥協換來的不是特惠而是特"稅",河內港的貨船排隊時間比通關時間還長,西貢的電子廠老板已經開始用中文練習"退單流程"。
這場關稅大戰給東南亞上了三堂現實課。
第一課是馬來西亞教會的,他們說服美國企業把半導體封裝廠搬到了檳城,條件是必須用中資企業的檢測設備。
第二課是泰國示范的,他們把大米換成了工業機器人跟中國談生意,曼谷機場現在每天兩班全貨機直飛鄭州。
最狠的是菲律賓,直接拿鎳礦開采權跟特斯拉叫板,逼得馬斯克親自錄視頻說要"尊重當地供應鏈"。
反觀越南舉著免稅協議,只能眼巴巴看著中資光伏廠全跑去了柬埔寨。
華盛頓現在該明白,拿關稅大棒唬人的時代過去了。
雅加達的漁港擴建用的是中國盾構機,新加坡的跨境支付系統直連數字人民幣,就連緬甸邊民都知道用云南物流App查貨運價。
當馬來西亞能用棕櫚油期貨在上海交易所套期保值,當泰國的5G基站直接接入華為云,所謂的"關稅同盟"早變成了古董店的擺設。
這場鬧劇最精彩的結局可能是——當美國海關還在研究怎么查"越南制造"的真假時,東南亞各國的報關單上已經全改成了"區域綜合保稅區聯合出品"。
這場較量最諷刺的后續在河內街頭已可見端倪。
越南商家把中國產的藍牙耳機換上"胡志明監制"的標簽,報關時被海關扣下要交40%懲罰性關稅;轉頭在曼谷的免稅店里,泰國榴蓮干印著"中泰合作創新工藝",價格牌上明晃晃標著"中美雙免檢認證"。
或許美國決策層該集體補補地理課——當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協議開始零關稅覆蓋98%商品時,他們在加稅名單上玩的小把戲,活像在數字支付時代堅持收銅錢的老賬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