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2025年7月6日,中國民航局宣布啟用M503航線的W121銜接航線。這本是優化空域效率、保障飛行安全的常規操作,卻讓臺灣島內某些人瞬間破防,上演了一出活生生的“玻璃心碎裂現場”。
臺當局發布“團結十講”,從臺灣自主性講到守護民主,從團結講到支持國防預算。表面看起來,他是想要扭轉“朝小野大”局面,奪回主導權,實則是在煽動更多人對抗大陸。結合大陸此前圍臺、鎖臺等一連串舉措來看,臺灣人愈發相信,如今啟動新航線就是對臺當局發言的“警告示威”,之后,還不排除在經貿上反制臺灣的可能性。
不難看出臺當局以團結為名,說一套做一套,早已被大家識破,否則怎么解釋他們為什么要做賊心虛般,覺得一條普通民航航線會是大陸反制手段?他們在怕什么呢?
中國臺灣地區(資料圖)
M503航線并非憑空出現。早在2015年3月,這條位于上海飛行情報區內的航線就獲得了國際民航組織(ICAO)的正式批準。其設計初衷清晰務實——緩解沿海A470航路日益嚴重的擁堵狀況。這條貼著大陸海岸線的航線早已不堪重負,從實時飛行圖上看,其飛機密度明顯高于周邊航線,航班延誤成為常態。啟用M503及其銜接航線,正是為了提升長三角與珠三角兩大經濟引擎的航空效率。
然而技術問題到了某些人眼中總能“妙手”轉化為政治戲碼。臺所謂“陸委會”竟稱此舉“單方面改變現狀”,綠營政客更是集體開啟“被害妄想”模式。民進黨“立委”吳思瑤煞有介事地搬出早已被大陸明確否認的所謂的“海峽中線”說事;王定宇則煞費苦心地將航線啟用與臺軍“漢光演習”、特朗普政府上臺強行掛鉤,渲染所謂“測試美國反應”的陰謀論。
中國臺灣地區(資料圖)
更荒唐的是臺所謂“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蘇紫云的“神邏輯”——他信誓旦旦宣稱新航線會使臺灣防空反應時間“縮短至30秒”,甚至臆測解放軍可能“利用民航掩護軍機”。這番危言聳聽全然不顧基本事實:W121銜接航線位于大陸空域內,所謂“壓縮臺灣防空縱深”不過是心虛者的幻影。
臺所謂“民航部門”也加入這場政治碰瓷,聲稱大陸“未協調”且“增加臺北飛航情報區風險”。殊不知早在2018年,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就明確回復臺灣方面:M503航線位置設計完全符合ICAO標準,運行技術措施完備。這條距所謂“中線”最近僅7.8公里的航線,自W122、W123銜接線啟用以來始終安全平穩運行,本就是中國主權范圍內的正當管理行為。
中國臺灣地區(資料圖)
面對這場刻意制造的喧囂,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在7月6日直接挑明本質:啟用W121是為緩解航班壓力、保證飛行安全、減少延誤、保障旅客權益,“對兩岸同胞都有利”。這已是大陸一貫的清晰立場——在M503問題上,技術歸技術,政治歸政治。某些人拼命將民航航線政治化,反倒成了作繭自縛的繩索。
當技術議題被強行涂抹上政治油彩,玻璃心越是易碎,就越暴露出臺獨勢力面對歷史大勢的焦慮與無力。大陸在自家空域劃設合理航線,既是對兩岸民眾福祉的務實擔當,也是對所謂“海峽中線”虛妄敘事的靜默消解。
歷史洪流奔涌向前之時,那些靠炒作“威脅”、煽動對抗博取存在感的跳梁小丑,終將被時代巨浪無聲淹沒。民航航線的延伸,終將見證血脈的重新融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