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防十次空,不疏一次漏!”根據氣象水文部門的預測,今年汛期,我市的降雨量預計將比常年同期增加20%至50%,局部地區的暴雨發生頻率和強度顯著上升。三川河、湫水河等流域或將面臨不同級別的洪水威脅,防汛減災工作面臨著極為嚴峻的挑戰。截至目前,全市平均降雨量已達到174毫米,比歷年同期的144.2毫米高出20.7%;自入汛以來,平均降雨量為80.4毫米,較歷年同期的62.3毫米增長了29.1%。
面對這場“與水賽跑”的硬仗,全市水利系統及時吹響“防汛集結號”,以“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的擔當,織密防汛“安全網”,以一系列“組合拳”筑牢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銅墻鐵壁”,共同打贏這場防汛抗洪的“人民戰爭”!
早規劃早行動
布下防汛備汛“先手棋”
“防汛工作不容忽視,必須將準備工作前置!”面對汛期的挑戰,市水利局負責人向記者闡述。今年以來,我市水利系統密切關注雨情水情變化,以高度責任感,全方位打造防汛安全網。
在責任落實上,市政府領導靠前指揮。記者了解到,主要領導親自深入汾河呂梁段、柏葉口水庫等重要區域進行實地檢查。市政府分別在4月和6月召開防汛抗旱工作會、水利安全生產會,強調責任到人、措施到位,確保壓力傳導至基層。全市水利系統迅速響應,建立“三早”機制——2月下達防御任務,4月部署重點工作,5月開展入汛動員。同時,與市防辦聯合確定全市29座水庫、山洪災害點等各級責任人,并公示于眾,接受群眾監督。
隱患排查是防汛工作的關鍵。自4月中旬起,各縣(市、區)啟動拉網式自查。4月下旬,市水利局派出5個督導組,由局領導帶隊,對各地水利關鍵部位進行檢查。發現問題立即建立清單,明確整改責任人和時限,確保隱患及時排除。
為提升水利干部職工防汛業務能力,市水利局組織兩次全市水旱災害防御培訓,并邀請專家授課。同時,為檢驗實戰能力,6月在興縣、交城、柳林等地開展三場市級演練,通過模擬真實汛情,檢驗和提升應急搶險能力。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我市已下撥17.3萬元用于山洪災害監測設備維護。汛前,各縣(市、區)完成所有監測預警設備檢修,確保能及時發現并預警汛情。針對物資儲備情況,記者了解到,全市各水庫已儲備充足麻袋、砂石、沖鋒舟、發電機等防汛物資,確保關鍵時刻能夠迅速投入使用。
此外,我市水利工程建設正加速推進。今年有18個河道防洪工程、8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25座病險淤地壩整治項目,目前正全力施工,力爭年內發揮防洪減災效益。
科學應對強降雨
織密監測響應“安全網”
雨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責任。6月27日起,呂梁遭遇入汛首次強降雨,全市平均降雨量43.4毫米,較常年同期多出135%。柳林縣降雨量達81.1毫米,是往年同期的近5倍,局部地區面臨嚴峻考驗。在市水利局防汛指揮中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這次強降雨來勢洶洶、雨量巨大,防汛壓力不容小覷!”
工作人員展示監測數據:全市平均降雨量43.4毫米,柳林縣81.1毫米,偏多395%;臨縣最少,為19.1毫米,偏少13%。“不同區域降雨差異顯著,對防汛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作人員說。
以汛為令,聞雨而動。經過前期充足準備,7月初防汛工作進入提速階段。7月1日,全市水利系統參加省水利廳防汛會商視頻調度會;7月2日晚,召開全市水利防汛會商視頻會議,全面部署防范工作,并連夜發布通知,要求各縣(市、區)細化落實措施。全市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截至7月3日,通過云MAS短信平臺發送工作提醒2次、224條;利用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發布預警123次,發送短信1410條;與氣象部門聯合發布8期山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確保汛情信息及時傳遞至基層。綜合研判降雨形勢,自7月3日10時起,全市啟動洪水防御Ⅳ級應急響應。
防汛“防”字當先,時時放心不下。市水利局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成功應對強降雨得益于科學的監測預警體系、高效的會商調度機制和快速的應急響應能力。當前全市已全面進入主汛期,將持續總結經驗,不斷完善防汛工作,繼續以高度的責任心,壓實工作之責、落實防范之策,合理調度泄洪,全力常態備汛,確保安全度汛。記者 康桂芳
來源:呂梁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