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未至,濮陽黃河兩岸已是熱浪蒸騰,河道工程在烈日下靜臥,一場關乎安瀾的“大考”已然拉開帷幕。從壩垛間穿梭的身影到倉庫里碼放整齊的物資,從智慧平臺上跳動的數據到演練場震天的號子,濮陽黃河人正以鐵肩擔當,筑牢防汛“銅墻鐵壁”,守護百姓“歲月靜好”。
責任如磐 未雨綢繆筑防線
防汛責任,重于泰山。早在汛期到來之前,濮陽黃河河務局便以“謀定后動”的姿態,筑牢防汛責任的第一道防線。6月23日,黨組書記、局長方祖輝在全局水旱災害防御動員會上的話語擲地有聲,“全局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樹牢底線思維、極限思維,壓緊壓實防汛責任,落實落細各項關鍵措施,務必做到責任到人、任務明確、措施到位!”
號令既出,行動必達。為全面應對汛前調水調沙及汛期洪水,該局迅速下發《關于切實做好主汛期水旱災害和調水調沙防御工作的通知》,于6月23日啟動調水調沙防洪運行機制,6月28日大流量洪水下泄,該局全面啟動防御大洪水運行機制,各職能組人員悉數到崗到位,各級嚴格落實領導干部包段包工程責任制、一線班組班壩人壩責任制,全局上下如滿弓之箭,蓄勢待發。
為掌握防汛主動權,汛前,該局科學研判,精準圈定堤防、灘岸、浮橋等32處防守重點,其中河道工程防守重點9處,密切跟蹤水庫調度指令和河道水情動態,深化應用“洪水預報、預警、預演、預案”一體化平臺。沿黃三縣局加大河道巡查力度,加密水位、河勢灘唇出水高度等數據的觀測上報。一旦出現險情,確?!暗谝粫r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置”。
驕陽炙烤下的臺前孫樓控導工程,薛占坡和同事們的藍色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緊貼背上。他手持測量儀,目光專注地掃過水面刻度線,年輕同事緊隨其后,在不同點位認真記錄著水位數據。“主汛期,水情變化半點馬虎不得。”薛占坡抹去額角滾落的汗珠,話音未落便邁向了下一個監測點?!@是一線防汛人對“責任”二字最生動的注解。
糧草先行 硬核保障強根基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防汛大考的致勝關鍵,往往取決于“看不見的防線”是否牢固。
走進范縣黃河防汛物資倉庫,如同現代化物流中心般的規整場景映入眼簾,鉛絲網片、麻繩木樁等物資碼放得整整齊齊,倉庫管理人員站在大屏前,輕點可視化防汛倉庫管理系統,正逐一對防汛物資進行細致核查,倉庫布局、物資存量等數據在屏幕上清晰跳動。這套系統把防汛物資的入庫、存儲、盤點、調撥到出庫全流程管得明明白白,確保每一件物資都能在關鍵時刻“拿得出、用得上”,為防汛搶險筑牢堅實后盾。
調水調沙啟動前,濮陽黃河河務局已布下“先手棋”。沿黃三縣局將常備料物運送一線,20臺大型搶險機械整裝待發,18名科級干部下沉一線班組,駐守在防汛前沿。針對重要工程與重點壩垛,依據壩前溜勢、水深及根石狀況,按需實施預加固措施,搶在險情之前織密防護網;三支專業機動搶險隊24小時駐地待命,隨時準備奔赴險情現場。從物資到人力,從靜態儲備到動態部署,堅實的保障體系如磐石般撐起防汛底氣。
智防結合 織密立體安全網
“科技賦能讓防汛‘耳聰目明’?!痹诜犊h河務局防汛會商室,大屏幕上的范縣黃河保護治理現代化綜合管理平臺實時刷新著水情、工情數據,值班人員緊盯著各項數據,確保信息第一時間收集、研判、報送,實現指令傳達“零延誤”。臺前河務局棗包樓控導工程,技術人員采取“人工巡查+智能監測”相結合的方式,運用無人機航拍、視頻監控、雷達探測等技術手段,對堤防、控導工程進行著全方位、立體化監測,24小時凝視著河道的脈動,不放過任何細微變化。
為守牢防線,濮陽黃河河務局打出“組合拳”。嚴肅防汛紀律,加強值班值守,先后開展多次防汛督查檢查,督促各單位嚴格履行職責;密切關注轄區河道水情、河勢工情變化,密切跟蹤洪峰演進,加強河道巡查和隱患排查,確保工程險情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上報、第一時間搶護;強化涉水安全管理,及時拆除恒通、昆岳、將軍渡3座浮橋,確保泄洪通道暢通;加大直管工程范圍內安全防范措施,廣泛開展防洪避險宣傳,累計發送3800余萬條預警短信,讓防洪避險知識走進千家萬戶。同時,加強與地方應急、水利部門聯動,形成“一盤棋”防汛合力。從“人防”的腳步丈量到“技防”的智能監測,一張立體安全網在黃河岸邊越織越密。
礪兵秣馬 實戰演練淬精兵
“舉起硪呀!嘿呦!瞄準樁呀!嘿呦!使勁砸呀!嘿呦......”5月下旬的臺前棗包樓控導工程,號子聲震徹河岸。一場集結9個部門、200余人的河地軍聯合防汛演練在此上演。“手硪打樁”“人工捆拋柳石枕”等傳統技藝與“挖掘機裝拋鉛絲石籠”“無人機架光纜”等現代手段同臺展示,在不同量級洪水背景下推演實戰,讓應急處置能力在“真刀真槍”中淬煉提升。
技術交流同樣熱火朝天。南上延控導工程管理班內,一場以防汛搶險技術為主題的黃河講堂正熱烈開展,山西萬榮河務局與濮陽第一河務局的技術骨干圍繞搶險新技術、新方法、新材料展開深入交流。
“去年九月與萬榮河務局達成結對‘互幫互學’以來,我們始終聚焦科技信息化、人才技能等領域加強交流互學,持續發現并突破提升關鍵點,通過強化優勢互補,切實營造起雙方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圍,真正實現了‘聚焦短板補弱項、強化業務促提升’的目標。”濮陽第一河務局相關負責同志介紹說。
今年汛期,兩地技術骨干互派駐點,跟隨經驗豐富的 “老黃河”實地查勘河勢演變、分析根石狀況,常態化開展防汛搶險技術、工程管理、數字孿生建設等業務交流,進一步提高專業技術隊伍能力和水平。晉豫兩地的經驗與智慧在黃河岸邊碰撞交融,為防汛隊伍注入了強勁新動能。
引水潤田 旱澇同防護民生
“閘門開啟,流量穩定!”7月2日上午8時,彭樓引黃涵閘啟閉機房內,閘門運行工李廣遠穩穩按下控制按鈕,伴隨著低沉的轟鳴,巨大的閘門緩緩升起,歡騰的黃河水奔涌而出,流入渠道,浸潤麥收后干涸的大地。
這是濮陽黃河河務局組織的引黃涵閘和渠系配套能力聯合提升演練現場。包括彭樓閘在內的11座引黃涵閘,在調水調沙大流量下泄的特殊時期,同步接受了一場高標準的“極限測試”。
該局堅持旱澇同防同治,綜合考量調水調沙和抗旱供水需求,緊緊抓住調水調沙洪水下泄流量大、水位高的有利時機,協調用水單位充分利用現有渠系、坑塘及引黃調蓄工程,加大引水力度,能引則引,能蓄則蓄,預籌抗旱水源,提高黃河洪水資源化利用水平,全力保障農作物灌溉用水需求。
夜幕降臨,濮陽黃河兩岸燈火漸明,防洪壩垛工程的剪影在夜色中宛如水上長城。薛占坡與同事們整理好巡查裝備,腳步聲混著蟬鳴,再次踏上夜間巡查路。手電光束掃過堤壩每一寸角落,在護坡上留下移動的光斑——那是堅守者的印記,也是承諾的見證。
“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即將迎來,大考當前,濮陽黃河人披星戴月、追風逐雨,將千鈞責任注入每一次河道巡查,把滾燙汗水融進每一組觀測數據,以鐵肩擔當踐行守護安瀾的誓言承諾。大河奔流里,他們的身影,就是最動人的防汛圖景。(張澤暉 田曉倩/圖)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