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白宮,特朗普摔下電話,罕見爆粗:"全是胡話!"
2025年7月3日,莫斯科和華盛頓之間的熱線第六次響起。一小時后,特朗普面對記者爆出罕見怒火:"沒有任何進展,我非常失望!" “三天后,他在一次內閣會議上完全失控,并在公開場合斥責普京“態度好,但沒有結果”。"
更諷刺的是,通話結束后幾個小時內,俄羅斯導彈就穿透了基輔的夜空。普京用一場復合型空襲,給這場"外交表演"寫下殘酷一筆
五角大樓評估稱,如果美國繼續袖手旁觀,烏克蘭軍隊可能會在六個月內崩潰。面對國內強硬派的壓力,特朗普最終決定恢復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但僅限“防御性武器”,包括愛國者防空系統、標槍反坦克導彈及HIMARS火箭彈
軍事援助背后的算計
美國此次提供的軍援清單以防御裝備為主,無法支持烏克蘭軍隊的大規模反擊,只能拖延俄羅斯軍隊的推進。軍事專家分析,此舉旨在延長戰爭并消耗俄羅斯資源,而不是幫助烏克蘭獲勝。與此同時,俄軍正利用夏季窗口期發動三線攻勢:
在蘇梅州方向,俄軍集結16萬兵力,試圖切斷烏東北部補給線;還有頓涅茨克戰場,俄羅斯軍隊已經完全控制了盧甘斯克州,正向頓巴斯縱深推進;包括赫爾松-敖德薩方向,如果俄羅斯軍隊占領敖德薩,烏克蘭將徹底喪失黑海出海口。
面對西方制裁,俄羅斯積極尋求國際支持。朝鮮已經向俄羅斯派遣了5000名士兵,并計劃再派遣3萬人。更令人意外的是,老撾派出50名工兵協助俄軍排雷,提高裝甲部隊的推進效率。盡管這種支持規模有限,但這具有象征意義,因為俄羅斯打破了與西方的孤立,構建“非北約”盟友網絡。
曾經,黑瞎子島是中俄邊防軍持槍對峙的敏感地帶,現在卻成為兩國經濟聯姻的“樣板間”。2025年7月,延吉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跨境客運班線正式開通,票價僅190元人民幣,8小時直達,比繞道哈爾濱節省近10個小時。這座橫跨爭議領土的“友誼橋”不僅每天運送著游客,還向中國傳遞著莫斯科的戰略橄欖枝。
更有趣的是,俄羅斯首次允許中國在該島軍事控制區建設兩用港。計劃2026年建成后,中國軍艦和商船將共享該碼頭。這樣的行為在五年前是不可想象的。畢竟俄軍曾在此部署S-400防空系統嚴防中國“越界”。“現在,普京親自拆除鐵絲網,不僅換取中國的基礎設施投資,還換取打破西方封鎖的“東方通行證”。
面對西方制裁,俄羅斯的“向東轉”堪稱斷腕求生。2025年初,俄羅斯遠東發展部推出“49年土地租賃+10年免稅”的超級政策。中企瞬間涌入西伯利亞,從木材加工到稀土開采,甚至計劃在凍土帶試種中國雜交水稻。
但莫斯科的算計正在被破解:用資源換取技術。在北極液化天然氣項目中,中國鉆井設備的國產化率飆升至45%,俄方則用液氫儲運技術反哺,這怎么是一個簡單的生意?這顯然是技術的捆綁組合。俄羅斯媒體《生意人報》酸澀地評論道:“我們賣的是油氣,買回的卻是未來。”
90%的中國與俄羅斯貿易是以美元以外結算的。看似平靜,但實際上是一把鋒利的刀。2025年上半年,俄羅斯人民幣外匯儲備占比達到35%,莫斯科交易所人民幣交易量首次超過美元。更令人驚嘆的是“盧布-人民幣直接掛鉤”機制,兩國央行心照不宣地規避SWIFT,利用區塊鏈技術構建“金融地下通道”。"
美國財政部報告感嘆道:“本幣結算每增加1%,就意味著美元霸主的壽命減少一年。”普京的回應更是毀滅性:“當美國用美元當武器時,就別怪別人另起爐灶。”
歐洲援烏乏力
烏克蘭最近向德國提交了價值數十億歐元的秘密武器請求,包括4套IRIS-T防空系統、1500枚配套導彈、1000輛掃雷車、200部地面監視雷達和1000套GPS干擾裝置。由于對烏克蘭的長期援助,德國自身的武器庫存已經陷入困境,
國防部長皮斯托利斯承認,歐洲的武器庫存“幾乎耗盡”。“更諷刺的是,盡管德國政府承諾提供四套IRIS-T系統,但實際交付速度遠遠落后于俄羅斯空襲的速度。
7月初,俄羅斯軍隊在一次夜間進攻中,消耗了10枚烏軍“愛國者”導彈,而美國的新一批援助僅足以應對類似的襲擊。
歐洲援助烏克蘭的能力正遇到結構性瓶頸。美國國務卿盧比奧直言,北約國家“幾十年來忽視國防支出”,現在甚至無法彌補自己的防空系統,更不用說繼續援助烏克蘭了。盡管德國計劃在未來幾年斥資250億歐元擴充軍備,但歐洲工廠的產能至少需要2-3年的時間才能提高,烏克蘭軍隊急需的彈藥、裝甲車和防空導彈。
然而烏克蘭的征兵制度陷入惡性循環。戰前4000萬人口中,有超過21萬男性傷亡,17萬逃兵死傷。招募年齡被迫降低至17歲,甚至招募60歲以上的人和糖尿病患者。更極端的是,烏克蘭政府啟動了“囚犯換士兵”計劃,將3800名女囚犯編入突擊隊,未經完全訓練就投入到類似絞肉機的戰場上。
北約內部評估顯示,烏克蘭軍隊每月損失約5萬名士兵,而僅補充3萬名士兵,新兵訓練周期已從6個月縮短至2周。然而她們穿著不合身的防彈衣,并持有二手步槍。面對俄軍三波次導彈、無人機、炮兵飽和打擊時,傷亡率比男兵更高。
盡管美國恢復了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但僅提供10枚愛國者導彈和HIMARS火箭等防御性武器,遠不足以扭轉戰爭局面。五角大樓內部文件泄露稱,其真正目標是“將戰爭延長至2026年,迫使俄羅斯徹底轉向東方”。
“另一方面,歐洲陷入了困境。德國民眾的反戰情緒高漲。法國提議組建一支3萬人的“支援部隊”象征性駐扎在烏克蘭,但回避直接參戰。
更殘酷的是經濟層面的資源收割。美國要求烏克蘭交換礦產和能源開采權以換取軍事援助,而歐盟則利用武器訂單變相控制烏克蘭的國防工業。當澤連斯基在羅馬援助峰會上懇求“穩定、連續的武器供應”時,西方的回應是“先改革腐敗,然后談論援助”。”“這場代理人戰爭的結束顯而易見,烏克蘭流盡最后一滴血,而美歐只關心如何從廢墟中榨取剩余價值
特朗普恢復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不是出于對烏克蘭的同情,而是為了維持美俄博弈的平衡。普京則借助朝鮮、老撾等國的支持,以及中俄經濟合作,試圖打破西方圍堵。這場戰爭的結果可能不取決于戰場上的勝負,而取決于大國的戰略耐力。誰能夠承受更長時間的消耗,誰就將主導未來的歐亞秩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