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命僅從納秒級躍升至微秒級,但對量子電池而言仍屬重大突破。
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 University)與國家科學機構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將量子電池的壽命比之前的演示提高了1000倍。
雖然目前尚無法實際部署應用,但這標志著量子電池研發領域的一項重大進展。
隨著量子計算和量子傳感等領域的進步,研究人員也熱衷于利用量子力學知識開發其他應用,例如儲能。
當今世界正尋求更清潔的經濟發展方式,科學家們則在探索高效存儲能量并為未來設備供電的方法。
盡管現代化學為儲能提供了多種選擇,但科學家們也相信,量子力學提供了一種高效得多的途徑,有助于制造比傳統電池強大得多的電池。
然而,量子電池的概念僅有十多年的歷史,遠未達到能為實際設備供電的階段。
什么是量子電池?
量子電池基于量子力學原理工作。它不使用離子流動進行充放電,而是將電子移動到更高的能量狀態來儲存能量。在此過程中,光子作為電荷載體,在充電過程中將其能量傳遞給電子。
量子電池還利用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和超吸收(superabsorption)等量子特性來提高充電速率。量子糾纏使粒子能夠協同工作以實現充放電過程,而超吸收的量子特性則有助于增加電池可存儲的能量,從而實現更高的能量密度(energy density)。
量子電池還具有高度可擴展性。然而,這些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理論概念,因為迄今為止制造的量子電池壽命未超過幾納秒。
巨大的飛躍
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和CSIRO的研究人員合作測試了一種延長量子電池壽命的新方法。此前構建量子電池的嘗試顯示出快速充電速率,但這些電池的電量耗盡也非???。
研究人員構建了五個裝置,發現當兩個能級完美對齊時,能量可以更有效地存儲。
“雖然我們只解決了整個難題中的一小部分,但我們的裝置在儲能方面已經比之前的版本好得多,”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博士生丹尼爾·蒂本(Daniel Tibben)在新聞稿中表示。
表現最佳的裝置實現了微秒級(microseconds)的能量存儲,相比此前僅持續納秒級(nanoseconds)的嘗試,提升了1000倍。新聞稿補充道,雖然這聽起來可能不算什么,但它為未來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可以在此之上進行進一步改進。
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化學教授丹尼爾·戈麥斯(Daniel Gómez)解釋說:“雖然實用的量子電池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問世,但這項實驗研究使我們能夠設計出下一代設備。”
“希望有朝一日,量子電池可用于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并為小型電子設備供電。”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PRX Energy》期刊上。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