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石破茂,這位自民黨老將站在千葉縣的演講臺上,面對臺下支持者,突然提高聲調:“就算日本是美國的盟友,也要堂堂正正地說出來 —— 這是一場國家利益的戰斗,豈能被小看!” 他的眼神如利刃出鞘,讓不少網友驚呼:“這眼神,像極了抗戰電影里里面的大BOSS。”
一、盟友的 “背叛”:特朗普的關稅大棒
日本,這個被美國稱為 “亞洲基石” 的盟友,此刻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駐日美軍的 F-35 戰機仍在沖繩上空盤旋,但特朗普政府的一封關稅信函,卻讓日美關系蒙上陰影。2025 年 7 月 7 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布,自 8 月 1 日起對日本輸美商品征收 25% 關稅,威脅稱 “若日本反制,稅率將翻倍”。
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對盟友下手。早在 2024 年,他就曾以 “貿易逆差威脅國家安全” 為由,對日本汽車和半導體加征關稅。當時日本車企被迫暫停在美擴建工廠,半導體企業也將部分產能轉移至上海。如今,關稅大棒再次落下,目標直指日本經濟的 “七寸”—— 汽車和半導體產業。數據顯示,2024 年日本對美汽車及零部件出口額達 500 億美元,若關稅生效,車企利潤可能暴跌 50%。
二、石破茂的反擊:從 “軟柿子” 到 “硬骨頭”
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石破茂的反應出人意料。這位此前因支持率低迷(24%)而被批評 “缺少擔當” 的首相,突然展現出罕見的強硬。7 月 9 日,他在街頭演講中直言:“日本是美國最大的投資國,為美國創造最多就業崗位。特朗普要讓美國人重返工作,難道不該先感謝日本嗎?”
更耐人尋味的是,石破茂在演講中多次提到 “國家利益”,強調 “在不容妥協的事情上絕不退讓,尤其是農業”。這一表態顯然是對日本農民群體的承諾,而農民選票正是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中的關鍵票倉。分析人士指出,石破茂此舉既是為選舉造勢,也是在向美國傳遞明確信號:日本不會像某些國家那樣 “嘴硬膝蓋軟”。
三、日本的底氣:從 “技術孤島” 到 “亞洲朋友圈”
日本敢于叫板美國,并非一時沖動。在半導體領域,日本企業占據全球 50%-90% 的市場份額,光刻膠、高純硅片等關鍵材料更是壟斷性存在。即便美國試圖通過 “友岸外包” 削弱日本地位,但其芯片巨頭英特爾、AMD 仍嚴重依賴日本供應鏈。這種 “卡脖子” 的能力,讓日本在談判桌上有了議價資本。
市場多元化戰略也為日本提供了退路。盡管對美出口占日本總出口的 15.6%,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與日俱增。2024 年 1 月,日本對華出口同比增長 29.2%,半導體設備出口增幅更是高達 84.7%。豐田、本田等車企雖受美國關稅沖擊,卻在中國市場找到了新增長點 ——2024 年日系車在華銷量逆勢增長 12%,部分車型甚至出現供不應求。
四、中美和解的漣漪:美國的新籌碼與日本的困境
就在日本與美國博弈之際,太平洋對岸傳來消息:中美達成稀土 - 芯片協議,美國解除對華 EDA 軟件出口限制,中國則放寬稀土出口審批。這一和解讓美國有了新的戰略支點 —— 中國的稀土冶煉能力和半導體制造產能,成為美國對抗其他國家的 “王牌”。
對日本而言,這意味著美國的談判底線可能進一步抬高。特朗普在關稅信函中暗示,若日本 “開放市場”,美國可能調整稅率。但石破茂明白,所謂 “開放” 不過是讓日本在汽車、農業等領域讓步,而這些正是日本經濟的命脈。更嚴峻的是,美國正推動 “印太經濟框架”,試圖將日本納入其供應鏈體系,削弱其與中國的經濟聯系。
五、網友的吶喊:久違的 “武士道” 精神?
石破茂的強硬表態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許多人注意到他眼神中的堅定?!斑@眼神,像極了二戰時山本五十六的決絕?!?一位軍事愛好者在媒體上寫道。這種情感共鳴,折射出日本社會對 “大國尊嚴” 的渴望。
然而,現實遠比電影殘酷。日本財務省數據顯示,若美國關稅全面落地,2025 年日本 GDP 可能下降 1.3%,汽車、半導體等行業將面臨裁員潮。石破茂的 “戰斗宣言” 能否轉化為實際籌碼,仍需時間檢驗。
這場關稅博弈,既是國家利益的較量,也是國際秩序重構的縮影。日本能否在 “美國優先” 的浪潮中守住尊嚴?石破茂的眼神或許給出了答案 —— 即便前路荊棘,也要戰斗到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