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楊少華,這個名字,年輕人可能不知道。但80、90這代人,對他太熟悉了。
慢條斯理的說話速度,笑呵呵的一張臉,乍一看,楊少華和我們熟悉的相聲演員不太一樣。
但,他的確是相聲界的泰斗人物。
沒想到,時隔多年,再次從熱搜上看到楊少華老先生,卻是他過世的消息。
以及,這幾天發生在他身上的巨大爭議。
02
楊老爺子,生前開了一個賬號,名字叫“楊爺爺的快樂生活”。
平時會分享一些個人的日常生活,比如健身、吃飯、洗臉。同時,還會直播帶貨。
如今,很多老年人喜歡拍短視頻。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也挺好的。
可是,為什么楊老爺子做直播會有爭議呢?
03
我特意去老爺子的賬號看了看。
94歲的老人,看起來精神不錯,說話清楚,人也不糊涂,吃飯不用喂。
能保持干凈利索,說明孩子們把他照顧得不錯。
如果所有視頻,都圍繞照顧老爺子展開,估計就不會有爭議了。
600多條視頻,做推廣的內容,真的不少。
但,如果老爺子自己愿意,這是人家的私事,父母想幫襯子女,也理所應當。
這事之所以有爭議,怪就怪互聯網有“記憶”。
楊老爺子去世后,很多人就去網上查,一查發現:
"楊爺爺的快樂生活"賬號,單條視頻報價高達3.6萬。近30天,一共完成27場直播,其中25場是商業帶貨。
就是這組數字,讓網友徹底炸鍋。
94歲的老人,月均直播頻率,居然超過多數年輕主播。
于是,很多人吐槽:與其說是"老有所樂",不如說是銀發流量變現。
尤其是大家看到:94歲老爺子,坐著輪椅,在高溫中參加完開業慶典,憤怒值更是直線飆升。
這種天氣,這個溫度,別說是94歲老爺子了,年輕人在戶外待上一個小時,也扛不住啊。
所以,老爺子去世后,評論區充斥著"榨取父親剩余價值"的指控。
更有人質問:"當孝心變成直播間的人設,親情還剩幾分真?"
04
如今,那個帶給人們歡笑的楊老爺子,已經走了。留下的是是非非,自有人評論。
不過,類似的“銀發流量”劇本,還在不斷上演。
不只是楊老爺子,很多短視頻平臺上,都活躍著一些年紀大的老人。他們有的做手藝活,有的做美食,每天忙得不亦樂乎。
如果視頻中的老人,是真心喜歡拍視頻;如果拍攝這些老人的子孫,是真心想多陪陪老人。隨便人家怎么拍,我們都管不著。
可是,有業內人士透露:"這類賬號往往由專業團隊運營,老人只是一個出鏡工具。"
這種矛盾,在老年網紅群體中尤為典型:看似自主選擇,實則被流量經濟裹挾。
公眾的憤怒,或許不僅針對楊家。
據監測,短視頻平臺"銀發主播"數量兩年激增300%,其中相當比例存在過度消費嫌疑。
當孝道成為流量密碼,誰在守護老人的真實意愿?
流量時代的孝道,不該是直播間里的表演,更不應成為道德綁架的工具。
當我們懷念這位帶給我們歡笑的老藝術家時,更該思考:
如何讓老年人的價值不被簡化為帶貨數據,讓親情回歸最本真的模樣?
讓每一個人懂得:
因為他們是我的父母,所以我愿意愛他們、照顧他們。
不是因為他們有利用價值,所以我才履行做子女的責任。
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