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品芝
推拿、針灸、拔罐……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中醫藥服務。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中醫館數量已從2015年的3000余個增加到4.2萬個。你體驗過社區醫院的中醫服務嗎?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334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5.5%的受訪者體驗過社區醫院的中醫服務,其中,29.9%的受訪者經常體驗。
“我爺爺奶奶有高血壓、高血糖,平時都在社區醫院拿藥,非常方便。他們還會去社區醫院做推拿、拔罐,我媽媽現在也經常去社區醫院做針灸按摩。”福建泉州的00后楊馨儀表示,社區醫院的中醫門診和相關診療服務給家人帶來了極大便利。
“我女兒有濕疹,反復了好幾年一直沒根治,早就想尋求中醫的幫助。我聽說社區醫院有中醫醫生坐診后,就馬上帶孩子去看,醫生配了藥,我現在每天煮給孩子喝。”山東青島的中學教師劉少梅表示,中醫進社區后帶來了很多便利,“我父親腿腳不太好,社區醫院的中醫按摩就非常適合他”。
劉少梅表示,中醫進社區也讓她就醫多了一種選擇,“我們家以前不會專門去看中醫,因為覺得好的中醫少,出診的醫院離家遠,去一次不方便,但現在有需要就會去社區醫院看中醫”。
中醫館進社區有哪些意義?調查中,70.0%的受訪者認為可以緩解醫療資源緊張,降低對綜合性醫院的依賴;62.9%的受訪者認為能促進疾病預防,有利于特殊人群健康管理;59.7%的受訪者覺得有助于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供多樣化的治療選擇;42.8%的受訪者認為能降低醫療費用,減輕醫保負擔;34.3%的受訪者認為有助于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促進中西醫協同發展。
“中醫調理是循序漸進的,家門口的中醫大夫,更了解本地人飲食習慣特點和身體情況。”楊馨儀說,中醫進社區豐富了社區醫院診療類別,另外,中醫講究日常養生,社區中醫館讓看中醫成為一種更日常的行為,對大家整體健康水平的提升是很有幫助的。
“社區中醫大夫調理的效果好,大家口口相傳,愿意去看的人也就更多了。”楊馨儀表示,大家看中醫普遍比較看重口碑,自己身邊有人會跑很遠去找有口碑的好中醫,如果社區醫院能培養、吸引并留住更多中醫人才,大家也會更愿意去社區看中醫。
劉少梅期待社區中醫完善治療室設置,通過針灸、推拿、刮痧、按摩、拔罐等方式,讓中醫藥發揮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治未病。她也期待,通過中醫療法更好地幫助有偏癱、行動受限的老年人康復,減輕他們的就醫負擔。
受訪者中,00后占11.3%,90后占46.3%,80后占33.2%,70后占8.0%,60后占1.2%。一線城市的占38.4%,二線城市的占39.7%,三四線城市的占19.4%,鄉鎮的占2.5%。#讀數
(梁子祺對本文亦有貢獻,應受訪者要求,劉少梅為化名)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