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魚 圖/思藝
“瀏陽河彎過了幾道彎,幾十里水路到湘江”,這首耳熟能詳的歌,讓瀏陽河的柔美在我腦海浮現。暮春四月,我赴湖南尋醫途中聽聞,瀏陽市有位中醫大夫豪言“治癌癥就像治感冒一樣”。初聞此言,我滿心狐疑:一個地處小鎮的中醫,哪來這般底氣?好奇心作祟,我決意前去探個究竟。
于是從長沙出發,細雨中驅車前行,陰沉的天色與敲打車窗的雨滴,為這場探尋更添幾分神秘感。一路彎彎繞繞,經過多次問路,終于在眾人的熱心指引下,抵達瀏陽市官渡鎮,見到了這次要拜訪的中醫先生——羅惠賢。
踏入診所,羅大夫正專注為病人摸脈。趁此間隙,我仔細地環顧診所一周,只見墻上掛滿了重癥患者康復后的錦旗與感謝信,每一件都記錄著感恩的故事。診所墻壁上,還懸掛著許多羅惠賢先生的親筆書法,“懸壺濟世”筆力遒勁,透露他作為醫者的使命;“醫者仁心”溫潤如水,流淌著他對患者的關懷;“天下無疼痛”飽含期許,希望世間無病痛。而那幅“全程扶正,適當攻邪”的作品,更勾起我對其醫學深意的好奇。
待羅老師忙完手頭的工作,我趕忙說明來意,隨后我們相對而坐,一同品茶交談。我率先拋出心中的疑問:“羅老師,作為中醫,您自認為自己把脈水平如何?”羅大夫的回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語氣輕松地說:
“摸脈其實很簡單,我家傳的望診其實更厲害一些。”他微微坐直身子,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接著說道:“一個高明的中醫,基本功必須扎實,要做到望而知之謂之神,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征服患者,這也是我們中醫人的自信所在。經過30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我幾乎能夠做到望而知之,這并非我有什么神奇之處,而是中醫本就該這樣。”
就在我對他的話將信將疑之時,一位大叔手持錦旗笑盈盈地推門而入,這突如其來的場景,讓我瞬間來了興致,不禁在心中猜測:這究竟是怎樣的一位患者?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一番詢問之后,我著實被驚到了。原來,這位大叔竟是羅惠賢治療癌癥患者中康復速度最快的一位,僅僅用了1個月的時間,就奇跡般地恢復了。
羅老師一邊為我們續上熱茶,一邊緩緩道來:“他去醫院查出肺癌,當時臨近過年,他不想在醫院過年,就想著先來我這里吃中藥試試,打算過完年再去手術。沒想到,一個月的藥吃完后,他再去復查,居然就好了。他對我特別感激,他的兒子、兒媳、女兒還推薦了很多朋友來找我治病。”
說到這里,他放下茶杯,眼神變得格外認真,“其實這里面的關鍵,就是‘全程扶正,適當攻邪’。你看啊,癌癥患者本身正氣就虛,就像打仗時后方補給不足,這時候如果一味用猛藥攻邪,反而會拖垮身體。我給他用的藥,一半以上都是在補氣血、扶陽氣,先讓他身體有底子,就像打仗時先穩固后方,再派精銳部隊出擊,這樣才能既消滅敵人,又不損傷自己。”
這樣的案例,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是萬萬不敢相信。為了探尋事情的真相,我決定追根到底,又馬不停蹄地開車追到了大叔家里。大叔家的院子里種滿了各種花草,生機盎然。看到我們來訪,大叔熱情地將我們迎進屋內,只見他臉色紅潤,行動自如,哪里有半點病人的模樣。
大叔激動地說道:“我去醫院做CT檢查,基本上已經看不到癌細胞了。我現在飲食起居完全正常,和常人沒什么兩樣,這種狀態已持續一年多了。我能恢復得這么好,真的太感謝羅醫生了!”聽著大叔的講述,我真切感受到羅惠賢醫術的獨到之處。
從大叔家返回診所,羅惠賢續上熱茶,繼續分享他中醫調理癌癥的心得:“我在這方面下了太多苦功夫,就像樊代明院士說的,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化精髓是天人合一的整合觀,整合醫學由此而來。我將中醫的整體觀用在癌癥調理中,至今已接診了100多位患者。我一直強調,中醫是治人,不是治病。”
接著,他說起另一位送錦旗的患者:“那位胃癌肝轉移患者,前幾天也送來錦旗。他兒子在江西做生意,他就在江西的醫院接受治療,那邊的醫生都驚訝地說,他是所有患者中療效最好的。他兒子心里暗自高興,因為他父親一邊接受西醫治療,一邊在我這里接受中醫調理,雙管齊下。調理4個月后,腫瘤縮小了,人有精氣神了,而且胃口大增,患者開玩笑說,他兒子現在都比不上他的飯量。”聽著這些講述,我既為患者慶幸,也愈發欽佩羅先生的醫術。
一個小鎮上的中醫,為什么會有如此精湛的醫術?
隨著交談的深入,我終于揭開了心中的謎團。原來,羅惠賢家中五代從醫,家學淵源深厚。自幼他便隨曾祖父耳濡目染,中醫的種子早在心中生根。曾祖父背著藥簍上山采藥的身影,為氣息微弱患者刺絡放血的果斷,至今歷歷在目。“我小時候跟著曾祖父,親眼看見他救活很多生命垂危的病人,讓他們轉危為安,就覺得當醫生很偉大,那時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學醫,還要當個好醫生。”
長大后,他憑借對中醫的熱忱,考入湖南中醫院大學,系統地學習中醫知識。在多年的從醫生涯中,他更是遍訪名師、博采眾長,不斷汲取各家之精華,最終自成一體。從北京楊才德教授的針刀埋線,到大連高月老師的神經敏化療法,再到河南涂華新老師的經方應用,他將不同流派的精髓融會貫通,最終獨創“華佗通竅療法”。
羅惠賢感慨地說:“我這套療法,主要就是通經絡、通血管、通六腑。你想想,這么一通以后,人體的內環境得到改善,什么病都容易恢復。我們治療癌癥,其實就像治療感冒一樣,把患者的血管打通,把淤血化掉,把痰濕化掉,再把陽氣升起來,那病自然就慢慢好起來了。但關鍵還是要注重全程扶正,適當攻邪,就像給枯萎莊稼澆水,得循序漸進不能猛灌。”他的話語中滿是對療法的自信,更讓我看見他為中醫事業躬耕不輟的身影。
臨別前,我請擅長書法的羅惠賢先生展示一下,只見他拿起毛筆,飽蘸濃墨,在潔白的宣紙上揮毫寫下“天下無癌”四個大字,筆觸沉穩有力。這四個字是他對中醫智慧的深刻領悟,更是對所有患者的美好祝福。“我寫這四個字,不是說我能包治所有癌癥,而是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更多人少受病痛折磨。”
走出診所時雨已停歇,天邊晚霞絢爛。回望羅惠賢先生的診所,靜默佇立間似有力量涌動。在這平凡小鎮,他以行動詮釋中醫精深,演繹“大醫精誠、仁德為先”的醫者情懷。這讓我悟到:中醫不僅是醫術,更是千年文化的傳承,是智慧與溫暖的凝聚。愿他的醫術惠及更多患者,愿中醫這顆明珠綻放更璀璨光芒,助“天下無癌”的愿景早成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