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現在的年輕人那么抵觸相親?前兩天家里給我介紹對象了,我特別抵觸,見面也是敷衍了事。但是,我自己認識的人,我倒是蠻愿意跟人家多了解,多接觸,我自己搞不清楚為啥這么本能的排斥相親
相親,一場心理與現實的較量。在這條充滿未知的路上,如何保持強大內心,不讓‘被估價’的感覺擊垮你?相親很現實,相親也需要強大的內心!說不好聽的話做買賣做生意,一般成功概率都比相親要高!這就是現實!如果內心不夠強大,如果沒有做好被打擊被拒絕的準備,那就不要輕易踏上相親現場!
現如今有一些年輕男女相親上百次都有的,所以那些相親幾次就被打擊到的也就別覺得有啥!
你條件好,你比如那想要匹配相對應條件好一點的!你條件差,你想要鯉魚跳龍門,想要找差不多點的,都可能遇見一些問題!除了一些向下的可能能行,但也有一些人有自知之明,她認為你比她優秀為什么要找她,自卑感的人也有!
所以相親會出現很多的場景,很多的形形色色的人!也許還會遇見顛覆三觀的人,例如懷孕相親的,例如許愿的,例如扶弟的等待!
甚至很多人已經在相親的這條路上已經失去了希望失去了動力!家里人感覺著急,希望你早點成家,沒有其他的辦法,相親就成為最后的退路了!
特別是你不愿意相親,但是你親人家人希望你相親的時候,可能是最難受的!說白了,現在很多年輕人一聽到“相親”兩字就頭大,特別煩。為啥呢?真不是他們不想找對象!
關鍵點在于:
1、感覺像被“賣豬肉”
相親上來就問“有幾套房?工資多少?爸媽干啥的?” 這誰受得了?年輕人談戀愛,想要的是兩個人看對眼、聊得來,有共同愛好或者那種心動的感覺。結果相親桌一坐,感覺自己像菜市場的豬肉,被按斤論兩地估價,一點人情味都沒了。
2、爹媽逼的太緊,壓力山大
本來相親就夠緊張了,背后還站著七大姑八大姨,天天問“成了沒?”“眼光別太高!”“差不多得了!” 這哪是找對象,簡直是完成家族任務!年輕人心里想:“我自己的生活,結婚這么大事兒,憑啥你們給我定的KPI?” 這種被安排、被催促的感覺,讓人特別想反抗。
3、場面太尬,心態容易崩
想想那場景:倆陌生人,帶著明確“找對象”的目的,硬湊一桌吃飯聊天。說什么、做什么都好像在被打分。對方一個眼神不對,或者客氣地說句“再聯系”,心里就咯噔一下:“完了,又沒看上我?” 相親幾次失敗,就容易覺得自己很差勁,自信心被打擊得稀碎。這可比自己認識朋友慢慢發展,壓力大太多了!
4、害怕遇上“奇葩”,懷疑人生
相親圈子大了,啥人都有。你可能遇到上來就讓你幫忙還弟弟房貸的“扶弟魔”/“扶妹魔”;也可能遇到啥都不干,就指望你養著、還要滿足各種愿望的“許愿池選手”;甚至還有瞞著懷孕來相親的… 遇到幾次這種顛覆三觀的,誰還愿意去啊?感覺不是找對象,是去開眼界(或者開地獄模式)的。
那咋辦?總不能一直單著吧?
也不是說相親就完全不能碰,關鍵是怎么調整心態,把這事兒變輕松點:
別當任務,就當認識個新朋友
先把“必須成功結婚”這個沉重包袱扔掉!就跟朋友介紹個新朋友認識一樣,聊得來就多聊聊,聊不來就當多個微信好友(或者直接拜拜)。別給自己太大壓力。
主動聊點“人話”
別光被戶口本調查。主動聊聊興趣愛好、最近看啥電影、有啥好玩的想法。讓對方看到你是個活生生、有意思的人,而不是一堆條件數據。
趕緊逃離“審問桌”
要是網上聊得還行,趕緊約線下!但別吃飯!別吃飯!別吃飯! (重要說三遍)太正式太尷尬。約著喝個咖啡、看個展、或者公園散散步。輕松的環境下,人才自然,才容易產生好感。
允許“沒結果”
別指望相一次親就能找到真愛。相親最大的成功,可能只是讓你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樣的人,或者交到一個聊得來的朋友。降低期待,反而更容易有驚喜。
說到底:年輕人煩相親,煩的是那種被當成貨品估價的感覺,煩的是被逼著趕進度的壓力,煩的是可能遇到的各種糟心事兒。相親只是一種認識人的方式而已,本身沒啥錯。關鍵是你自己得把心態擺正嘍——甭管怎么認識的,重要的是遇見的時候,你能大大方方做自己,而不是個被條條框框捆著的“相親工具人”。對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歡迎關注我“她解憂”和我一起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