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免職,就自殺!”
7月7日,俄羅斯前交通部長羅曼·斯塔羅沃伊特的突然死亡,讓整個俄羅斯政界震動。
就在6日,他還主持了交通部的緊急會議,7日早上還與女兒做了最后的告別,要知道,普京剛解除他的職務,不到24小時,他便死于“自殺”,這一事件引發了廣泛猜測。
斯塔羅沃伊特的死,使他原本涉及的十多億盧布貪腐案戛然而止,更大的腐敗網絡也因此失去了調查的線索,背后隱藏的真相,現在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疑點重重
根據俄羅斯的官方公告,事件的時間線清晰:7日,普京發布命令,解除羅曼·斯塔羅沃伊特的交通部長職務,僅僅幾個小時之后,他的尸體便在莫斯科郊外被發現,官方稱其死于自殺。
從解職到死亡,無縫銜接,就像是早就排練好的一樣,但消息靈通的俄羅斯媒體(RBC)卻流傳著完全不同的時間表。
俄羅斯國家杜馬的高層官員和一些權威媒體紛紛指出,斯塔羅沃伊特的死亡實際發生在7月5日,而非7月7日的“官方”時間,這比普京宣布解除他職務的那一天早了整整兩天,這一消息的曝光讓案件更加撲朔迷離。
這就奇怪了,如果他5號已死,那6號是誰在交通部的官網上“主持”了一場緊急會議,7號早上,那個與女兒見最后一面的父親,又是誰,而他到底保護了誰,他又在恐懼什么?
一個人,不可能死兩次,這48小時的“時間差”,究竟是官方在信息發布上的手忙腳亂,還是有人在刻意地涂抹、修改歷史?難道像電影的情節一樣,他也有“替身”?
程序的反常,是第二個讓人感到奇怪的點,在俄羅斯,處理涉貪高官有一套不成文但鐵打的規矩:先抓人,后免職。
就像不久前處理國防部副部長伊萬諾夫一樣,安全部門先悄無聲息地把人控制住,斷絕其外逃或串供的一切可能,然后克里姆林宮再公布免職消息。
這套流程,就是確保目標人物被牢牢鎖死在籠子里,動彈不得,可到了斯塔羅沃伊特這里,規矩被顛倒了——先免職,后行動。
這相當于在宣告“我們要來抓你了”之后,還大方地給了嫌疑人一段無人監管的“自由時間”,對于一個身陷貪腐丑聞、即將面臨清算的人來說,這無異于遞給他一把上膛的槍,結果,他真的開槍了。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所說的“解職并不是因為不信任”顯得格外蒼白,顯然是在試圖為普京的決定做辯解。
如果他的行為真沒有問題,為什么要大張旗鼓地解職,這種解釋不僅讓人質疑,反而凸顯了這次行動在處理上的巨大失誤。
普京的憤怒,恐怕并不僅僅是斯塔羅沃伊特之死,而是對這次抓捕行動失控的反應,整個事件的突發性和不透明性,尤其是在這樣敏感的時刻,處理上的混亂讓他陷入了被動。
反腐行動刻不容緩
斯塔羅沃伊特案的起因,源自俄羅斯庫爾斯克邊境防線的嚴重失敗,這條防線的建設耗費了超過十億盧布,卻在烏克蘭軍隊面前崩潰得異常迅速,暴露了防御系統的嚴重漏洞,給俄羅斯帶來了極大的恥辱。
調查很快將矛頭指向了負責防線建設的主政者——羅曼·斯塔羅沃伊特,他的繼任者和昔日副手斯米爾諾夫早已被捕,并在法庭上揭露了斯塔羅沃伊特的種種腐敗行為。
調查顯示,集裝箱采購價格被人為抬高,而本應堅固的防線則被層層盤剝,最終導致前線士兵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為這場腐敗買單,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皮包公司、虛報造價、憑空消失的設備……所有證據鏈的終點,都清晰地刻著斯塔羅沃伊特的名字,他就是那條線團的線頭,是打開整個庫爾斯克腐敗體系的關鍵鑰匙。
只要他開口,就能扯出一張巨大的網絡,普京要的,絕不僅僅是一個前州長的項上人頭,而是他背后那些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
但現在他死了,所有線索,戛然而止,他不能再指證任何人,針對他的調查也失去了最重要的目標。
這場意在“深挖徹查”的反腐風暴,因為核心人物的死亡,被迫休止,他的死,讓這潭渾水變得更渾,而他背后的那些“大魚”們終于長舒了一口氣。
參考信源:央視新聞【俄羅斯前交通部長斯塔羅沃伊特被免職當天身亡】
觀察者網【俄媒披露俄前交通部長自殺細節,疑涉俄烏邊境防御工事腐敗】
上游新聞【俄前交通部長汽車內開槍自盡 遺體旁發現內政部獎勵的手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