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48小時,俄烏局勢突變,特朗普情緒失控爆粗口。
7月8日,特朗普批評普京,表示對其“很不滿意”!并恢復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澤連斯基立馬就制裁中企。
澤連斯基怎么敢的?普京又到底說了什么讓特朗普飆臟話?
作者-水
特朗普的政治變臉術
特朗普這回是真急眼了。7月8日白宮內閣會議上,這位美國總統當著鏡頭的面,對普京爆出了臟話。
說實話,這種失控場面還真不多見。要知道,就在5天前的7月3日,特朗普還滿懷期待地跟普京通了整整一個小時的電話。
那通電話,特朗普原本想著能勸俄羅斯"見好就收"。
結果呢?普京態度強硬,明確表示俄羅斯不會放棄在烏克蘭的既定目標。
一通電話毀掉的不只是面子。特朗普事后氣呼呼地對媒體說:"普京說了很多漂亮話,但結果毫無意義!"
更讓特朗普窩火的是,通話后第二天,俄軍就發動了"迄今最大規模空襲"。一天之內發射550件空中武器,其中330架攻擊型無人機。
這擺明了是沒把美國的警告當回事??!特朗普哪受得了這口氣?立馬決定用軍援和制裁給普京"上眼藥"。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的這番操作還有"醉翁之意"。據美國"政客"新聞網爆料,他其實是在為一項500%關稅法案造勢。
這項法案計劃對購買俄羅斯能源的國家征收高達500%的關稅,還想制裁支持俄能源生產的外國公司。
雖然國會兩院早就有足夠票數通過,但共和黨高層一直壓著沒表決,就等著特朗普表態。
現在特朗普松口了,這項法案很可能很快落地。
澤連斯基的投名狀
特朗普一松口,澤連斯基立馬就"飄"了。7月8日當天,他一口氣簽署命令,對5家中國企業實施制裁。
理由很簡單:這些企業向俄羅斯提供了無人機配件。烏克蘭國家安全局還特意公布了"證據"——從被擊落的俄軍無人機里找到的零部件。
坦白講,這完全是"欲加之罪"。中國外交部早就多次澄清,從未向沖突任何一方提供武器。
基輔經濟學院的報告更是打臉烏方:在俄軍使用的58件武器樣本中,67%的零部件來自美國,7%來自日本,7%來自德國。
而所謂的"中國制造"占比微乎其微。澤連斯基為啥還要這么干?說白了,就是想"挾美自重"。
就像學生為了討好老師,主動告別人的狀。他心里清楚,美國雖然加大了軍援力度,但特朗普政府一直想和俄羅斯單獨談判。
根本沒把烏克蘭的利益放在眼里。這時候對中國企業下手,既能轉移國內民眾對戰場失利的不滿,又能給美國遞"投名狀"。
更值得警惕的是,澤連斯基還放出狠話,要聯合歐盟一起制裁中國。不過,歐盟這次似乎不太買賬。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
就在澤連斯基簽署制裁令的同一天,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還在和中國外長王毅通電話,強調"中歐關系的重要性"。
畢竟,歐盟40%的稀土依賴中國,70%的太陽能板來自中國企業。真要和中國撕破臉,歐洲自己也得"傷筋動骨"。
普京的百分百信任
就在美烏小動作不斷的時候,普京卻保持著"格外安靜"。不過,他的表態可一點都不含糊。
7月3日的"了解我們自己"展會上,普京公開表示:"中國市場巨大,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這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背后是中俄之間實實在在的合作。先說能源合作。2025年1-5月,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管道天然氣161.4億立方米。
同比增長29.4%,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今年將實現滿輸。更重要的是,雙方正在談判"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項目。
未來俄羅斯對華天然氣出口有望再翻一番。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能源綁定,讓普京心里有底。再說金融合作。中俄貿易中人民幣結算比例超75%,能源領域接近90%。這意味著什么?
患難見真情,越是有人拆臺,兄弟倆越抱得緊。俄羅斯MIR支付系統與中國銀聯實現部分互通,覆蓋率持續上升。
這種"去美元化"的金融安排,不僅是俄羅斯對西方制裁的結構性回應,也讓中國成為其戰時財政體系中的"壓艙石"。
說實話,這份信任比金子還純,比鉆石還硬。在此背景下,中國對烏克蘭宣布的中企制裁保持低調克制。
并未作出過激反應。這種穩定性,正是普京公開表示"對中國百分百信任"的根本原因。
4月13日,中俄國際工程科技可持續發展研討會在北京舉行,雙方在航空、能源、新材料等領域達成多項合作協議。
從制裁威脅到合作機遇
這場48小時的風云突變,表面上看是美烏聯手向中俄施壓,實際上折射出大國關系的深刻調整。
有意思的是,制裁效果往往事與愿違。美歐制裁反而加速了俄羅斯與非西方國家合作,中俄貿易去美元化程度達到75%,超出預期。
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制裁俄羅斯來轉移國內矛盾,卻沒想到反而把俄羅斯推向了中國的懷抱。
澤連斯基以為抱住美國大腿就能"狐假虎威",卻忘了烏克蘭的命運從來不是別人能決定的。制裁目標是孤立俄羅斯,實際卻促成了東方聯盟。俄經濟被預測崩潰,實際2024年增長3.6%。
俄羅斯承受13,000+項制裁,GDP仍實現正增長。
對中國來說,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美國和烏克蘭的小動作,反而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負責任態度。
在俄烏沖突這場大考中,中國用中立和務實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預計2025年中俄貿易額將突破2000億美元。
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完工后年供氣380億立方米,預計2026年雙邊本幣結算比例將達85%。
未來的局勢會如何發展?有一點可以肯定:在大國博弈的棋盤上,中國早已不是被動應對的角色。
無論是特朗普的制裁大棒,還是澤連斯基的政治操弄,都無法動搖中俄合作的根基。正如普京所說:"發展對華關系是俄羅斯的長遠戰略選擇。"
結語
危機與機遇就像硬幣的兩面,制裁威脅反而成為合作機遇,壓力越大,中俄走得越近。
單極霸權時代正在終結,多極化世界格局加速形成,這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面對西方制裁威脅,中國應該如何平衡各方關系?這場大國博弈的最終走向會如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