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 7 月 10 日消息,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現任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席)今天公開表示,中國汽車的利潤率真的是太低了。
黃奇帆表示,中國汽車制造按理說是制造業中效益相對較高的,今年截至 6 月但產值利潤率僅 5%,三千萬輛汽車賣出來的利潤不如日本豐田汽車。它九百萬輛汽車比我們三千萬輛的效益還高。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中國前七大車企 2024 年凈利潤總和約 800 億人民幣,而豐田 2024 財年凈利潤高達 2374 億人民幣,約是前者的 3 倍。
更驚人的是,2025 財年豐田利潤達 2377 億,而中國 19 家上市車企總利潤僅 850 億。這意味著中國 3000 多萬輛汽車的利潤總和確實不及豐田 900 多萬輛的利潤。
在專家看來,中國汽車的行業利潤率從 2022 年的 5.7% 一路下滑至 2025 年的 3.9%。這種 " 增量不增利 " 的怪圈,使得國內單車利潤低至 8000 元,而出口單車利潤可達 3 萬元。
相比之下,豐田的優勢在于全球均衡布局和高端市場把控。其單車利潤約 13 萬元,是中國品牌的 7 倍以上。即使在華銷量下滑,仍能通過北美、東南亞等市場維持高盈利。
技術管理上,豐田付款周期僅 54 天,而中國車企普遍長達 170-275 天,這種供應鏈效率差異直接影響現金流。
中國汽車產業正處于 " 大而不強 " 的轉型陣痛期。短期需解決產能過剩和惡性競爭,長期要培育技術溢價能力。當中國車企能像豐田那樣,在全球市場賣出 " 價值 " 而非 " 價格 " 時,利潤困局才能真正破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