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路街道傅厚崗,小巷小院名聲揚,八路軍駐京辦事處,黨史學習好地方……”近日,在南京鼓樓區“青少年黨史學習月”活動上,來自湖南路街道傅厚崗社區白局曲藝團的成員們,將紅色故事與南京白局相融合,用地道南京方言唱腔唱響紅色旋律。
在占地面積0.33平方公里的傅厚崗社區,由區委黨校老師、八路軍駐京辦事處講解員、白局傳承人、大學生志愿者、社區書記、社區老黨員等組成的理論宣講隊伍,用精特色課堂、用好實景課堂、用活云上課堂,不斷擦亮“厚德之聲”宣講品牌,讓理論宣講“潤物有聲”。
結合南京白局、互動課堂等,理論宣講更接地氣
絲竹悠揚,檀板脆響。在傅厚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社區老中青三代文藝愛好者齊聚,既有古稀之年的白局傳承人,也有10后小學生。婉轉悠揚的曲調、生動有趣的唱詞,瞬間將大家帶入白局的獨特藝術世界。
今年3月,“金陵雅韻——南京白局傳習班”基地在傅厚崗社區揭牌。白局作為“南京方言的活化石”,融合了明清俗曲和江南小調,以地道的南京方言,傳唱南京歷史故事、風土人情、民間傳說等。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此次傳習班是傅厚崗社區“厚德之聲”理論宣講平臺升級的重要一環。通過“非遺+理論”雙軌教學模式,不僅傳授了白局技藝,更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唱詞創作,鼓勵學員將文明創建、鄰里故事轉化為白局唱段。
好的宣講,要接地氣。傅厚崗社區黨員謝意偉對閱讀和寫作有著濃厚興趣,他將白局的曲牌填入新詞,以詞串聯金陵美景、說唱居民生活趣事、歌頌英烈,這些年來更是創作了上百首新編白局歌曲。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他以八路軍駐京辦事處舊址的崢嶸歲月為藍本,創作白局歌曲《強國路上挺膺擔當》。群眾編、群眾演、群眾傳,理論宣講在此化作為可觸可感的藝術呈現。
不僅如此,傅厚崗社區還邀請了先進典型講述紅色家風故事,在志愿服務現場開設互動課堂,讓理論宣講更接地氣。通過“量身定制”的方式,針對社區黨員群眾、駐地單位黨團員、青少年等設計宣講內容。
比如,面向樓宇“兩企”黨員,以紫峰·紅融黨群服務中心為宣講陣地,開展“五史”學習、紅色家書共讀閱讀、金句微分享等主題活動;面向青少年群體,聯動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青云巷幼兒園等,開展“建城童趣”“領略青花瓷之美”“家園社”繪本閱讀、親子茶藝等活動。同時,還聯動鳳凰國際書城、少兒書店等資源優勢,通過“理論+閱讀”形式創新開展宣講活動。
用好實景課堂,觸碰街巷里的城市歷史
東至中央路,西鄰中山北路,南起鼓樓廣場,北到云南北路和文云巷……傅厚崗社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八路軍駐京辦事處舊址、李宗仁公館等多處民國建筑,文化名人林散之、張伯苓、匡亞明等都在此工作生活過。
全長不到300米的街巷,宛如一部凝固的時光長卷。2024年,傅厚崗街巷進行了改造更新,通過修繕既有場地和講述歷史故事,營造沉浸式文化體驗。借助改造升級契機,傅厚崗社區打造了“觸碰街巷里的城市歷史”特色課程,帶動黨員群眾走進街巷聆聽歷史,感受南京歷史文化名城魅力,感悟南京改革開放歷史成就。
走進傅厚崗66號,一棟青灰色西式小樓掩映在翠色中,這里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八路軍駐京辦事處舊址。在這座革命先輩曾經戰斗過的小樓里,社區以“宣講+研學”形式,面向社區黨員群眾、駐地單位黨團員、青少年等開展分眾化宣講活動,沉浸式感受當年的烽火歲月,拉近理論與群眾之間的距離。
宣講形式,也在向線上延伸。社區用活云上課堂,利用新媒體平臺探索推出更多喜聞樂見的理論宣講形式,進一步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成果落地生根。
下一步,社區還將在精準“號脈”分眾學、建強隊伍提質學、注重融合促深學等方面下功夫。針對社區老黨員,創新“理論+故事”宣講模式;針對青年黨員,結合“Z世代”特點,用情景式宣講、微黨課、互動問答等形式解讀理論,并將理論宣講融入文明實踐活動中;對于青少年,繼續依托好南京大學、南京市青少年宮、鳳凰國際書城、青云巷小學等優質資源,以“理論+體驗”“理論+閱讀”等形式,創新理論學習方式。
通訊員 陳海榕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史童歌 實習生 蔣婧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