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有個梗比較流行,說江蘇省會南京在十三太保面前沒有威信,只好“強占”安徽省會合肥的地盤,把蕪馬滁”等城市劃入自己經濟圈,對外號稱自己是安徽的省會,對此合肥表示無奈。梗就是梗,不過多解讀,今天說到安徽,就想起由監獄改造而成的文創園合柴1972。
文創園是地產業的延續,大約是10多年前,許多城市都把工業舊址改造成清新、文藝的休閑場所,由于是新鮮玩意,頗受游客喜歡。合柴1972就是如此,位于合肥市包河區金寨南路 310 號,地處包河區、政務區、蜀山區三區交界處,緊鄰合肥南站,距離不遠,只有七、八公里的路程。
多數文創園都是依托工業舊址改造而成,合柴1972身份更特殊,2018年合肥監獄搬走以后,為讓這片曾經承載合肥記憶的街區煥發生機,地方決定建設合柴1972工業記憶小鎮,盡管園區規模較大,占地430多畝,分為創意設計工坊、文創空間、生活美學中心等多個板塊,也只耗時一年,到2019年10月就開園。
合柴1972號稱中國首家監獄改建的文創園,其歷史并不簡單,其前身是安徽省第五勞改隊的肥西新生窯廠,1957年更名為合肥磚瓦廠。 1969年監獄內的技術骨干開始進行柴油機研發制造,并在1972年間建成了廠房,更名合肥柴油機廠,所以才有合柴1972的說法,重點不在這里,重點是表面是工業遺址,其真實身份還是監獄。
合柴1972雖然沿用合肥柴油機廠的名字,但游客更喜歡監獄的背景。監獄承擔著監禁和改造罪犯的功能,對于普通游客來說,是非常神秘的單位,如果不是因為改造成了文創園,可能一輩子也沒有機會與監獄親密接觸,也正是因為如此,園區開放當天,就在合肥引起轟動,數萬名游客涌入參觀游覽。
合柴1972保留了合肥柴油機廠的原有建筑,不做大拆大建,基于原有工業遺存的結構特征再進行二次設計和改造,打造成一個集文化、藝術與創意于一體的旅游佳地,走進其中,道路兩側是一排排整齊的廠房,紅磚灰瓦都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建筑,充滿了歲月滄桑。
按照常理,對大多數人來說,其實監獄還是比較隱晦,躲避都還來不及,更不用還要前往參觀游覽,正常情況都應該被廢棄或者拆除。怪就怪在這里,合柴1972就是不按照常理出牌,不但沒有拆除監獄舊址,還打造成了文創園,居然還取得了成功,不得不說是一種幸福呀,你覺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