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松果“嗒”一聲落下
當鳥鳴喚醒城市的好夢
新民大街新的一天開始了
幾十萬人參與開街的熱鬧還在回蕩
歡騰落下 生活如昨
側耳傾聽
歷史風景與現代氣息在水乳交融中沉淀
已轉化為城市勻長的呼吸
在一場全民參與的煥新后
與老街相伴幾十年的老鄰居說
以前覺得這些老房子離我們很遠
現在它們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這便是今日新民大街的魅力
不僅在于其與時俱進的“新”
更在于深入肌理的“親”
從味覺盛宴到觸手可及的便民服務
從打造休憩空間到豐富文化體驗
新民大街用多元化的生活場景
讓每個人都感受到“向新”“親民”的溫度與便利
親 是歷史和文化融入日常的苦心
從地質宮一路向南——
拆圍透綠后的新民大街
每面墻的消失
都在重建歷史與當下的連接
拆去的是圍墻,拉近的是人心
一座座飽蘸歲月的老建筑,修舊如故
從只可仰觀、遠觀
變為可進入的“文化客廳”
歷史建筑就在小園深處、綠意之間
觸手可及
老長春們喜笑顏開
那些認識了幾十年的“深宅大院”
突然就從石刻歷史變成了“可觸摸的生活”
親 是日享而不覺的幸福
好像一夜之間
路人與向美而來的游客有了“喘息角落”
疏枝透影,整理出舒適流暢的空間
每處都藏著不一樣的驚喜
新民大街旁的老街坊們多了推窗可見的后花園
12個口袋公園
如一頁頁清新的插畫
散落于歷史建筑群中
街是平的,公園是參差起伏的
臨街長椅、遮日樹蔭、精巧涼亭
沒有圍墻,無需門票
抬足即入,移步換景
口袋公園最懂何為詩意的閑暇
不知不覺中
城市的縫隙里長出了“家的延伸”
拾級而上,舒適拉滿
親 是潤物無聲的溫馨
一條街的溫度
藏在人們行走的腳步里
也藏在等車的方寸之間
深咖色廊架、復古裝飾窗、一字排開的長椅
典雅別致的公交站亭成了網紅
等待,在街頭變成風景
人行步道改用原始石材,拓寬至6米
那些質感板巖文化石的縫里
據說還播撒了草籽
石與小草在密語里和自然互動
街心綠化帶新建的木棧道
蜿蜒在蔥郁老樹群里
濃蔭中穿行
人與自然時時親密接觸
每邁出的一步
都在體悟文化與生態的雙重親近和尊重
新增的自行車道,是城市對騎行者的展顏
“向北號”“繁花號”“春潮號”
春城漫游巴士串聯起歷史建筑與核心景點
文旅專列亦將駛出一條流動風景線
每一處設計,都通透了城市和人的心境
每一個改變,都在訴說老街對你的溫情
親 是人間煙火的撫慰
一口老長春,一口新潮味
味蕾綻放時,文化同棲于心
從吳彥祖咖啡的香,到言幾又的書卷氣
從蛋魂漢堡的爆漿滋味,到老長春打鹵面的地道咸香
這條街及周圍商圈讓你吃遍潮流,也吃出幸福
新民大街和周邊
藏著老長春的魂,也跳動著新潮的脈
到處彌漫文旅和生活的包裹感
既有鬧中取靜的名校、景點、街區
還有步步留人的城市熱鬧
向左轉 向右轉
一路綠蔭 兩處繁華
新民大街打通了長春最負盛名的兩大商圈
向東3分鐘,到桂林商圈逛吃
天下美食、新潮小店、彩繪街市
煙火長春,人生我有
向西450米,慢游百年紅旗商圈
沐“新中國電影搖籃”80年的榮光
賞“這有山”堆疊的都市童話
同54路老電車駛進城市記憶
感受城市昔與今
繁華為你 因你繁華
親 是智慧城市的照拂
科技浸潤的地方
沒有什么是“掃”不出來的
來長春歷史文化博物館
租一臺萌萌的“小新問不倒”AI講解機
掃碼開啟智慧游覽
聽娓娓道來的文物背后故事
實時回答各種好奇提問
操作簡單,連小朋友都能輕松上手
歷史建筑可觸摸,還能閱讀
掃描導覽牌上的二維碼
沉浸式了解AR技術復原的建筑原貌
聆聽它們九秩風華中經歷的故事
每一塊磚石都似乎在穿越歷史向你訴說
從新民大街南口
自九六四醫院一路向北
每一次漫步都是一堂沉浸式歷史課
每一次經過似乎都在共建精神家園
親 是一種無處不在的貼心
你沒看錯
這個漂亮的小房子是公共洗手間
除菌洗手液、高效干手機、多樣廁位選擇……
設計人性化
干凈了你的干凈
方便了你的方便
你可能沒注意腳下設施的人性化
凹槽收水立緣石、異形雨水口
雨天出行不再煩惱
井蓋“署名編號”,實現精準維修
一個個巧思,種種“繡花功夫”
合力提升生活品質和城市管理效率
這條承載長春記憶的老街
不再只是一條街道
那些極致的細節默默發力
化解旅途中可能的焦慮
為所有旅人、家人提供“治愈式服務"
街短情長,有一份體貼叫
和太陽一起幫你充電
累了,手機低電了
你會恰好發現安放得恰到好處的太陽能充電座椅
“?!钡囊宦?,電量焦慮放空
還有更多暖心“無感式”服務等你解鎖
不打擾,隨時在,像回家,溫馨自在!
站在綠蔭篩下來的陽光下
游目生活
原來,服務真是一種風景
親 是挑動夢想的暗示
吉林22℃的夏天
不是沒有酷暑
妙就妙在——
每個烈陽的白晝后
都會贈送一個小風習習的夜晚
街邊草地那支起的小帳篷
吸引你打卡拍照的背后
有著善意的“小陰謀”
召喚你奔赴露營于野、夜賞繁星的詩意夢
親 是治愈式的傾訴與祝福
在長春歷史文化博物館
有一面承載無數心聲的木質寄語墻
數百張白色卡片隨風輕擺
寫滿了人們對這座城市的深情祝福
“祝我的家鄉越過越美好”
“祝新民大街越來越繁華”……
字跡或工整或隨性
每一筆都是對未來的期許
親 是攜手同行的無聲示范
新民大街的改造
遠不止是一條街的更新
也不僅是串聯紅旗桂林商圈的“黃金軸線”
它親切地拉著過去和當下
拉著你和我,還有整個長春的風景
讓歷史文脈與城市煙火在此交融
隨著“一軸兩翼”的持續發力
新民大街及其輻射的商圈
正成為展示消費升級的鮮活樣本
作為城市文旅的新原點
新民大街串聯起眾多歷史地標
共同構成了城市歷史文化核心區
以歷史文化為魂、以生態景觀為韻、以產業體驗助力
繪就長春全域文旅融合發展總體格局
長春文旅揚帆遠航的嶄新起點
由此開始
長春的新民大街 吉林的親民大街
向新,親民,是發展與民生的交融與共情
向新,親民,是歷史建筑“活”起來——
一條街、一座城、一群人
一次相遇,速讀長春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向新,親民,是商業業態“潮”起來——
一杯咖啡、一件文創、一卷墨香
攪動一城心緒,精讀現代范兒的花樣生活
向新,親民,是街道場景“玩”起來——
街頭音樂、非遺市集、快閃展覽
走著逛著就參與了一場城市嘉年華
在這乙巳蛇年從孟春到盛夏的忙碌后
蝶變的新民大街
煥新的不止是一條街
更是一座城的向心力
這場全民參與的“街道革命”
有綠意、有新意、有創意,更有心意
因為走心
盛夏的七月,幾十萬人涌來
舉起手機記錄、打卡、分享
共同匯聚出歡樂之海
向“新”、有“心”的背后
是城市和人的共情
城市的美好
藏在對“人”的關照里
放慢腳步
收下老街親切的邀約吧
一起觸摸歷史
分享流淌的人情味
感受無數便民細節編織出的幸福感
來長春的城市客廳
共你我的市井煙火
策劃:欒哲 王奎龍
采制:賈艷玲 李艷 實習生 李嵐夢 楊晨 張芷毓 王欣蓉
拍攝:劉佳 馬子惠
責編:金馨鑫
編審:張宇
監審:董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