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留戀武漢的Manus,突然一步就邁出了中國。
“沒人會比創始人肖弘更舍不得離開武漢。”Manus前員工曾正(化名)告訴字母榜,在武漢就讀大學,在武漢開始創業的肖弘總給人一種不疾不徐的感覺,武漢這座常年處在夏季、通勤時間能縮短到半小時的城市,也有著區別于北上廣深的生活氣。
在2022年前后,彼時肖弘仍為自己的Monica尋求投資時,有一線的風投基金告訴AI科技評論,他們最終拒絕給Monica一份TS,原因是Monica是一個面向海外市場的瀏覽器插件,肖弘卻不愿意搬離武漢。“想要做一家海外公司,第一步是要搬到北京,第二步是要搬到海外。海外市場要做大就要拿到美國的錢,我沒法想象創始人在武漢怎么做(海外市場)。”
而在今年6月,Manus宣布總部前往新加坡,開啟全球化進程。在6月20日前后,在新加坡開始出現Manus的廣告牌,當地的程序員、工程師們被Manus的獵頭接觸,“他們現在在新加坡規模很小,公司的位置在city hall附近,只能說離CBD比較近,目前還在大量招人。”在新加坡工作的林芳(化名)告訴字母榜。
在新加坡,Manus為人工智能工程師和數據科學家開出每月 8000 至 16000 美元的薪資,“在新加坡,有些經驗的程序員和產品經理差不多就是這個價。”薛芳補充到,Manus的薪資誘惑力不足,這也是她在被Manus的獵頭接觸后并未考慮更換工作的原因之一。
圖注:Manus 廣告牌 圖源:Isaac拍攝
曾正(化名)告訴字母榜,包括他在內,不少包括產品設計等偏業務支持屬性的員工拿到了賠償,在離開Manus后也都順利入職了新公司,“Manus名氣在外,比較好找工作。”曾正補充道。
面對字節等大廠的競爭,肖弘在接受騰訊科技的采訪中曾表示,創始人必須要持續創新,不僅要提前,而且“當你意識到你提前(領先)的時候,(就應該)更激進,超級激進”。
拿到Benchmark投資的肖弘如今激進一躍,跳上了全球化這艘船,但前方風急浪大,未來難以預料。
A
在接受騰訊科技的采訪,回答全球范圍內一道最喜歡的食物時,肖弘的回答是“熱干面”。
出生在江西的肖弘,自從升入位于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完成大學學業后,就似乎再未離開武漢。這也是肖弘與其他AI初創企業的不同。在AI六小龍將公司選定在北上廣深時,只有肖弘對武漢“戀戀不舍”。
即便今年3月6日爆火、一碼難求時,肖弘在北京的分公司選址在海淀人工智能創新街區的epark(花園路社區)。當字母榜7月10日進入這所共享辦公區時,發現不少公司都僅有3-4個格子間作為辦公場所,Manus在北京工區的規模并不大。
在公司里,肖弘呈現出一股低調、謹慎的風格。“剛來公司的時候,一開始都沒認出來肖弘是老板,每天就是穿著T恤,”曾正告訴字母榜,一年前入職武漢Manus公司時,喜歡穿T恤的肖弘總是會隱身在碼農堆里。
在夜市文化盛行的武漢,曾正們并不覺得在初創公司Manus工作非常辛苦,“武漢沒有北京那么大,從公司加完班還能趕上夜宵,吃完夜宵到家十幾分鐘,也不會覺得太累”,沒有動輒1個小時以上的通勤時間,曾正喜歡武漢這個城市,似乎,這也是肖弘留戀的原因。
在2022年創建蝴蝶效應公司時,包括肖弘在內,沒有任何一個founder在海外長期生活過,“我們的英語水平大概巔峰是高中,因為大學大家的英語水平是下降的。”肖弘曾在采訪中這樣說道。
但肖弘又是敏銳的,對機會,他有著自己的嗅覺。早在3月回答騰訊科技怎樣看待這個世界的問題時,肖弘便表示,“今天的中國創業者就應該更激進的全球化。”
對于時刻要準備應對大廠探入的創業者如肖弘而言,國內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而正如他所說,“全球市場應該更大,市場會給學費給founder去上學。”
需要注意的是,肖弘選擇前往新加坡,恐怕不止全球化這一個原因。
在Manus 爆火僅四個月后,肖弘就拿到了一輪 7500 萬美元的融資,這輪融資由硅谷風投公司 Benchmark 領投,借此 Manus 的估值到 5 億美元,這似乎是促使肖弘離開武漢的直接因素。
在今年1月,美國通過了一項針對中國人工智能企業的對外投資管制規定,即限制美國對從事敏感技術研發的中國實體進行投資,從5月以來,根據外媒報道,Reverse cfius(反向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審查)便針對Manus開始進行調查,隨后6月Manus 正式宣布總部遷往新加坡。
對肖弘而言,為了應對調查、拿到融資,把Manus做成一家更國際化的AI公司,搬去新加坡是一個折中的選擇,這樣不僅能夠保持與國內技術人才的接觸,還能更方便地以新加坡公司的身份進入國際市場。
在新加坡招人,在武漢裁人,原因也頗為一致。
如今,哪怕肖弘再留戀武漢的熱干面,他也勢必要激進而求生存。
圖注:manus北京工區,字母榜并未在內找到Manus的所屬工區 圖源:字母榜拍攝
B
野心勃勃和謹慎這兩種特質似乎完美地融合在肖弘身上。
作為并非出身頂級高校如清北的AI創業者,在2022年創建蝴蝶效應以前,2015年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工程專業的肖弘,并沒有任何AI相關的經驗。
在2022年ChatGPT引爆全球AI熱情之前,肖弘的創業永遠懂得借力。
在校期間,肖弘等人就開發了基于彼時迅速長大的微信的華科版微信校內漂流瓶和微信上墻等功能。
2015年畢業后,肖弘創立了武漢夜鶯科技有限公司,在拿到來自騰訊、真格基金等知名產業基金和投資機構數億元投資后,基于微信生態肖弘推出了幫助微信公眾號編輯的壹伴助手,以及瞄準企業微信TO B的微伴助手。
肖弘從校園到創業,幾乎左右的項目都圍繞著微信生態展開。瞄準場景借力做大做強,而非用技術迭代突出重圍,肖弘一早就有了自己的創業邏輯,即在某個超級平臺上做產品,成功幾率往往會更高。
一面是持續創業的野心,一面是綁定超級平臺做細分場景的謹慎,肖弘把“借力”玩出了花。
隨著ChatGPT讓AI成了投資人趨之若鶩的新潮流,肖弘在2022年成立了蝴蝶效應。
沒有AI經驗,又嗅到了創業風口,肖弘沒有從零開始,他購入了一位華科學長做出的AI插件(ChatGPT for Google),將已有一定用戶量的該插件作為基礎,2023年推出了定位瀏覽器插件的Monica。
同年,當國內AI六小龍的智譜、月之暗面等都瞄準了“國產OpenAI”的定位,憑借多輪高額融資半年內突破200億估值,闖入大模型賽道時,肖弘仍然選擇了他最擅長的接力。
和Manus一樣,Monica同樣整合了眾多AI大模型如GPT-4o、Claude 3.5的功能。主要任務就是讓用戶瀏覽網頁時,可以呼喚Monica聊天和輔助辦公,不用調轉到GPT-4o、Claude 3.5,也能生成圖片、翻譯、寫作、數據分析,就這樣,Monica在海外積攢起了超過1千萬的用戶。
不像梁文鋒、楊植麟這樣會出現在論文中、研發一線的創始人,肖弘似乎更熱衷于為當下最火熱的超級平臺們找場景。
這是Manus憑借通用Agent爆火的原因,也是Manus及肖弘引發爭議的源點。當Manus作為各個大模型的新容器,其在垂直場景上的表現極大受制于調用的大模型時,Manus的技術護城河在哪里,也被更多的人追問。而隨著肖弘前往新加坡,他勢必需要拿出更有力的答案。
C
借力如今的大模型盛世,Manus 用通用Agent在AI應用上占據了自己的用戶心智,但大廠的探入必然是肖弘要面對的問題。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有人、有錢的大廠在探索AI應用場景的同時,似乎也在事實上形成了對Manus的圍堵。
就在肖弘推出Manus的兩個月后,字節就開源了一款 Deep Research 項目,同樣支持多輪對話和多輪任務執行。這個項目同樣支持AI 生成計劃或報告,還支持生成播客及 PPT。借助火山引擎的語音模型,能夠從報告生成雙人主持的播客,這對剛剛才補上了自身語言能力的Manus來說,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而在海外,OpenAI的Deep Research嘗試更早于Manus。一個是OpenAI自研的具備推理能力,能顧生成專業級研究報告的Agent,一個是接入ChatGPT、Claude的并調試的 Agent Manus,大眾對于Manus智能性的懷疑浮出水面。
更不用說,對比起提出星際之門計劃,拿下460億融資的OpenAI來說,剛剛拿到融資的Manus,要守住自己的技術護城河。也要跟上OpenAI的燒錢速度。
回看3月6日Manus爆火后,接受騰訊科技的采訪中,肖弘曾提到,Manus首席科學家季逸超曾問黃仁勛:接下來幾年,什么事情發生會讓你覺得很驚訝?彼時,黃仁勛回答:“Basically nothing”。即任何事情都有可能。
對于當時AI市場的新變化,肖弘表示,“我覺得應該用這樣的心態去看這一波,最好不要做空它。”
這或許是如今外界對通用Agent爭議不斷時,肖弘的心里話。
參考文獻:
《對Manus創始人肖弘的3小時訪談:世界不是線性外推,做博弈中的重要變量》,騰訊科技 張小珺Jùn|商業訪談錄。
《29歲華科校友獲數億元投資:從華小科起步,深耕微信8年》,華中科技大學啟明學院
《Manus創始人肖弘:不做第二個梁文鋒》 ,湃動商業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