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承建的四川阿壩紅原雅克光伏電站近日實現全容量并網投產,成為四川省首個構網型儲能電站。這一項目作為中建二局“創新‘造’未來”開放日第七場核心成果,在海拔3500-4010米的川西高原上,以250兆瓦裝機規模、8000畝占地面積(相當于784個標準足球場),架起76個光伏陣列區,配設50兆瓦構網型儲能系統,實現“板上發電、板下牧牛”的綠色共生模式,樹立清潔能源與生態保護協同標桿。
面對高寒缺氧、凍土廣布、年均氣溫零下20℃的極端環境,中建二局建設團隊以技術破局:
·智慧施工:創新采用“先引孔、后回填”工藝,20天完成15萬根光伏樁基鉆孔;引入光伏鋪裝機器人,效率達人工4倍,45天完成200兆瓦組件安裝。
·極限攻堅:15天打通20公里高原施工便道,架設百米鋼橋;高峰期1500名建設者、240臺設備晝夜奮戰,75天建成升壓站與儲能站。
·生命保障:設置高原氧艙緩解施工人員缺氧反應,確保工程安全推進。
項目獨創“牧光互補”立體開發模式,實現生態修復與牧民增收雙贏:
·空間革新:光伏支架離地2米設計,保障牦牛自由通行與休憩。當地牧民扎西贊嘆:“光伏板下好乘涼,牛兒有了陰涼好去處!”
·草甸復育:施工期剝離1.8萬平方米草甸,置于智能暖棚分層養護,溫濕度實時調控,存活率達95%,完工后回鋪修復生態。
·防風固土:光伏板減少草地水分蒸發,板間植被生長反哺牧場,形成“發電-養殖-固土”循環。
電站配置磷酸鐵鋰儲能系統,2小時可充放電10萬度,相當于一座巨型“電網穩壓器”。年發電量達4.5億千瓦時,可滿足21萬戶家庭用電,同比火電每年節約標煤1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0萬噸,等效植樹2000萬棵。
中建二局以科技之力馴服高原天險,用生態匠心平衡發展與保護,為川藏地區交付一座“綠電+牧業+生態修復”三位一體的標桿工程。未來,中建二局將持續深化構網型儲能技術應用,拓展“光伏+”產業邊界,為西部能源轉型與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