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手機支付密碼,只需短信驗證碼,25萬余元就輕易讓騙子“得手”。7月4日,湖北省陽新縣一高二女生石某加入了一個QQ群,卻不想掉入了一個詐騙陷阱中,連續3天被騙走了25萬余元。
直到石某的母親馬女士7月7日早上接到警方的電話,問及她最近三天為何頻繁有大額資金轉賬,馬女士才發現自己4張銀行卡上的25萬余元存款已“清零”了。
7月9日,農視網記者了解到,目前陽新警方正在偵辦中。
石某案件受案回執單
進了一個QQ群
遇到能說出自己身份證號的“臥底警察”
石某姐姐向農視網記者透露,7月4日至6日這三天,自己的妹妹進了一個QQ群,群里的一個人主動加上妹妹,并冒充臥底警察,準確地說出了石某的名字和身份證號碼,說這個群是詐騙群,妹妹涉嫌詐騙,讓妹妹把錢轉到一個安全賬戶洗清嫌疑,且在操作中途恐嚇威脅她,不要告訴任何人。
石某姐姐說:“妹妹按照對方的操作一步一步把錢轉了出去, 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轉完她的錢,對方又讓 她轉我媽的錢,她就在晚上趁媽媽睡著的時候,偷偷拿走手機,按 照騙子的指示,在晚上把錢用三天時間全部轉了出去,直到最后一筆大額轉賬5萬被轉走,母親接到警方電話才發現,損失共計25萬余元。”
關于怎么進的這個QQ群, 今年48歲的石某母親馬女士告訴農視網記者,女兒平常喜歡寫小說,會發到網站里,聽說有愛寫小說的人進了這個群,于是女兒也就進群了。可能是女兒想和大家交流寫小說的心得,才進的這個群,馬女士猜測。
無需手機支付密碼
只需短信驗證碼,大額轉賬就到騙子手中
馬女士還告訴農視網記者,女兒進群后騙子便加上了女兒的QQ,騙子與女兒是單線聯系,前后要求女兒通過微信支付、手機銀行轉賬等多種方式進行轉錢,轉賬金額大大小小都有,有988元、999元,也有30000元、28000元,最大的一筆是50000元。
馬女士介紹,在最后一筆5萬的大額轉賬之前,騙子曾對女兒進行指導,讓女孩通過一個手機驗證碼,就把銀行卡支付密碼給改了,改后5萬就被騙子“拿”走了。“想不明白為什么沒有手機支付密碼,單靠一個驗證碼就能把這么多錢轉走?”馬女士無奈地說。
騙子發送的手機驗證碼截圖
記者根據馬女士提供的轉賬截圖,7月6日和7日兩天,4筆大額轉賬分別轉給了名為 吳某池、鄧某明、許某、周某 的人,且轉賬時間都在晚上23:30之后,最后一筆5萬轉賬后,銀行卡余額僅有14780.89元。
石某的轉賬記錄
多年積蓄被騙
目前生活困難,只想追回錢款
馬女士告訴記者,去年自己還在服裝廠打工,由于頸椎不好,右手行動不靈活,所以便從服裝廠辭職了。今年一直在家里照顧小孩,沒有收入來源,干了這么多年,積蓄只有這么多。家里有三個孩子,大女兒已經自立,剩下兩個孩子都還在上學。這次被騙的是二女兒。
石某的姐姐透露,母親之前一個月工資也就兩三千,被騙走的25余萬元是母親近十年的積蓄。妹妹性格內向,母親身體不好,父親這幾年做生意收入也不理想,還有爺爺奶奶要照顧,這件事對整個家庭的打擊都很大。
得知被騙后,警方迅速凍結了馬女士的銀行卡,這讓馬女士家庭的日常消費出現了困難。經過與警方反映實際的困難情況,警方把其中一張還剩一萬多元的卡解凍了,供馬女士一家目前生活所用。但想起存款被騙以及未來的生活壓力,馬女士不禁抽泣起來。
馬女士說,這幾天,有朋友知道了家里被騙的情況,前來安慰,并給馬女士1000元錢。“事情已經這樣了,我不會一直去責怪孩子,只能好好寬慰她,告訴她學習最重要,讓她安心學習。”馬女士告訴記者。
根據馬女士的介紹,石某學習成績不錯,平常成績能排到班級前三,這次被騙對孩子打擊很大。“她性格太內向,平常有事也不給我們講,如果第一次轉賬就和我們說,可能也不會出現這個事情。”馬女士說。
從7月7日立案以來,馬女士每天都去陽新警方咨詢案件進展。馬女士說,希望警方能快點追查到騙子的情況,追回錢款。
反詐科普
這些信息必須掌握
對于石某被騙的案件,農視網記者咨詢了北京地區反詐宣傳民警,回答了我們關注的幾個問題。
有沒有“臥底警察”?
民警介紹,石某被騙的情況是典型的“冒充公檢法”進行詐騙。詐騙分子會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受害人的個人身份信息,冒充公檢法機關工作人員,通過電話或微信、QQ等社交軟件,與受害人取得聯系,要求受害人配合工作。并以受害人涉嫌洗錢、非法出入境、快遞藏毒、護照有問題等違法犯罪為由進行威逼、恐嚇,要求配合調查并嚴格保密,同時向受害人展示虛假通緝令、財產凍結書等法律文書,以增加可信度。在行騙的過程中,詐騙分子會以幫助受害人洗脫罪名為由,一步步誘導受害人到相對獨立封閉的空間,恐嚇受害人,主動阻斷與外界聯系,進而要求受害人配合“調查”或“接受監管”,將名下所有資金轉至“安全賬戶”,或繳納高額的“取保候審金”。
民警提醒,公檢法機關工作人員絕不會通過電話或網絡辦案!不會用短視頻、微信、QQ等形式發送逮捕證等文書,更沒有所謂的“安全賬戶”。凡是要求轉賬進行資金核查的,都是詐騙!
民警還提醒,所謂的QQ群,一般情況下如果群里有40人,那么騙子就可能有39人,只有你一個人是受害人。通常騙子會潛伏在群里,同時使用虛擬機器人在群里互動聊天,營造正常社交群的假象,讓受害人信以為真并逐步上鉤。
驗證碼=銀行卡密碼?
民警介紹,手機驗證碼是銀行卡轉賬及更改支付密碼最為關鍵的信息,利用驗證碼匯款,成為詐騙分子的慣用手段。之前處理的詐騙案例,有受騙者沒有將驗證碼發送給騙子的,結果騙子便沒有得手。因此,不能隨便將手機驗證碼發送給陌生人。
為何轉賬金額大小都有?
民警介紹,一般情況下詐騙分子在行騙之前,基本掌握受害人的姓名及身份證信息,在后續行騙過程中,通過與受害人溝通,逐步威脅誘騙,會掌握更多的信息,同時還會隨機試探受害人的銀行卡余額情況,因此轉賬的額度會多次且不同,這也是騙子規避平臺檢測的一種手段。
為何騙子要多平臺進行轉賬?
民警介紹,之前詐騙分子經常使用騰訊同頻會議進行誘導轉賬,現在的騙子精明了,會效仿各大銀行的App進行造假,要求受騙人下載相關App,并且這些App操作步驟、功能顯示都和正規的銀行App相像,普通人很難甄別。
北京警方公布的第12批涉電信網絡詐騙APP
轉賬到的4名實名制人員,能獲取哪些信息?
針對4筆大額轉賬被轉給了名為吳某池、鄧某明、許某、周某的人,民警介紹,在法律層面有個“幫信罪”,即這個銀行卡實名登記人,可能主觀上知道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但對具體犯罪行為的性質、手段、對象等細節不一定清楚,是一種概括的明知,通常沒有非法占有被害人財物的目的。此案件中,雖然知道錢被轉入到了吳某池、鄧某明、許某、周某的銀行卡里,但是騙子往往會在短時間內轉移到境外,加大了民警在追查時的難度。
民警還介紹,之前電信詐騙錢款去向主要是東南亞地區。近年來,隨著中國對電信詐騙的打擊越來越嚴厲,以及東南亞各國的合作配合,緬北電信詐騙已經不再“風光”。如今,迪拜成為詐騙集團新的大本營,那里的電詐系統非常成熟。
過去一年里
國家反詐中心平均每天
給各地推送至少66萬條詐騙預警指令
相當于警察蜀黍們
每分鐘就要跑贏458個騙子
暑假來臨
青少年被電信詐騙的案例時有發生
農村地區更是電詐的重災區
天上不會免費掉餡餅
不聽、不信、不轉賬
是對每一個人的忠告
記者 | 趙寧寧 王夢迪
主編 | 楊公元
監審 | 楊 巍
部分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擊下方公號名片,閱讀更多科普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