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年人照護是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剛需,也是養老服務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剛剛過去的2025年廣東省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務培訓班上,廣寧作為肇慶代表,與廣州、惠州、湛江、東莞等城市一起,分享了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務方面的寶貴經驗與創新做法。
老人享受護理人員細致周到的服務。
近年來,廣寧縣通過持續推進“醫養結合”機制,實施“協議合作”模式,發展“銀齡互助”形式等,破解醫療與養老脫節的難題,為基層失能老人構建起多層次健康照護網,推動當地養老服務市場精細化發展。
上門服務讓原居安老更舒心
在江屯鎮白坭村,晨光剛漫過院角的籬笆,廣寧縣江屯鎮中心衛生院公共衛生工作人員已將血壓儀等上門服務器具收好。“收縮壓158,舒張壓84,整體數值均高于正常范圍,記得每天按時吃降壓藥。”輕聲叮囑后,他們和家屬一起,小心扶起因中風癱瘓的朱伯,挪到夠得著日光的地方。微風輕拂,吹軟了檐角的蛛網,此刻,朱伯眉心舒展……
像朱伯這樣的失能老人,在江屯鎮有107人。現實中,他們有的被大小便失禁纏累,有的連翻身都需人幫忙,卻大多守著一個樸素的心愿:在住了一輩子的屋里,安安穩穩地老去。如何讓這份“原居安老”的期盼不落空?廣寧做了一番探索。
該鎮中心衛生院副院長陳金伙介紹,衛生院依托縣第二人民醫院醫療資源,拉上鄉村醫生搭起的“健康網”,在綜合評定基礎上,將鄉鎮失能老人納入慢性病和失能老年人管理名單中。“針對重度和極重度失能老人,衛生院家庭醫生以及公衛人員定期上門,量血壓、測血糖,教家屬怎么翻身防褥瘡、怎么搭配營養餐,如何開解老人等。讓家屬也有個‘靠山’,照護起來更有底氣。”
住在江屯鎮里口村龔瑞珍今年73歲,患有糖尿病,前幾年在田邊摔了一跤,腿便不大靈活了。納入服務名單后,鄉村醫生成陽寶成了家里的“常客”。那天,照護人龔水蘭急得聲音發顫:“老人泡腳燙出了白泡,咋辦啊?”成陽寶揣著藥箱飛奔而至,清創、涂藥、包扎,動作麻利又輕柔,隨后在家屬接力下送醫就診,如今每隔數日,成陽寶便會上門為老人換藥,龔阿姨的傷情也逐日好轉。
目前,江屯鎮中心衛生院還利用院內醫養結合中心,為鄉鎮失能、半失能以及留守老人提供照護健康服務,其服務覆蓋范圍包括江屯鎮以及赤坑鎮、北市鎮等周邊鄉鎮。
24小時醫療守護更安心
積極整合資源,探索醫養結合新模式,把更多專業服務送到失能老年人身邊,才能避免“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而這一步,去年7月正式啟用的廣寧縣中醫院康養中心,則成為其中的醫養結合的樣板。
7月8日,記者走進該院康養中心,原木色的溫馨軟裝設計充盈著家的溫潤,多功能活動室里,飄來老人們輕快的歌聲;隔壁的中醫診室,護士們正在逐一給輪候的老人安排艾灸、火龍罐、中藥泡洗等中醫特色療法。除此之外,康復治療室、公共輔助沐浴室、心理咨詢室等12類功能分區一應俱全。
“我們共設有80個床位,已入住60名老人,一年來入住人次達到128人次。”廣寧縣中醫院副院長梁云嫻介紹,收費標準按照護理等級進行劃分,其中一級護理為全照顧護理、二級護理為半照顧護理、特殊護理為個性化護理。“目前大部分在中心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都以一、二等級護理為主。”
與居家養老不同的是,該院康養中心最大優勢在于,依托公立醫院資源,實現“醫養同樓”管理,建立了“24小時醫療護航+每日醫護雙查房”制度,將急病就地救治,降低機構間轉運風險落到實處。
“一次,一名護工發現一位失能老人因堵痰出現呼吸困難,護士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現場進行排痰處理,同時報告醫生,開通綠色通道,不到幾分鐘,老人已被安排至內科繼續治療,最終轉危為安。”該院康養中心主任盧劍芳從事護理工作20余年,她認為,失能老人護理工作看似瑣碎,其實每一個細節背后不僅需要專業的護理知識,還要靠臨床的經驗摸索。
因為老人們患病、殘疾情況不同,該院還要求護士在護理老人之前,要了解老人的姓名、年齡、興趣愛好、疾病情況等基礎信息,還要知道老人的照顧重點,為每個老人制訂個性化的照顧計劃。
安老護老加大軟硬件投入
據統計,目前該縣特困供養老人2279人,半失能老人113人,全失能老人292人,縣鎮級敬老院供養153人,散居2399人。
為了讓更多失能老人得到更周全的健康服務,廣寧還推動實施“協議合作”模式,以縣第一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廣寧分公司為例,實現醫療與養老機構合作關系,提供急救、急診綠色通道,定期巡查、雙向轉診等,從而實現雙方資源互惠互通,社會效益雙贏。
廣寧縣衛生健康局黨組成員歐超柱介紹,目前廣寧縣已構建了“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三級服務網,為失能老人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今年將繼續加大硬件建設投入,其中投入520萬元將江屯鎮衛生院舊門診樓改造為能提供52張床位的醫養結合服務中心,預計年底前可投入使用;投入950萬元對潭布鎮和五和鎮衛生院進行升級改造,按醫養結合的標準進行設計。”
此外,該縣還將按照縣域醫共體錯位發展的要求,在縣中醫院投入8000萬元建設醫養結合服務中心項目。目前該項目已立項并完成初步設計和概算,計劃年內動工建設。
失能老人的照護健康服務體系的持續性離不開人才的中心支撐。為此,該縣除了強化在職培訓外,還建立激勵機制,探索提高基層醫養結合服務人員的薪酬待遇、職稱晉升通道,穩定人才隊伍。
一個社會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對失能老年人的照護,考驗治理的精度,也映照社會的溫度。廣寧在失能老人照護健康服務的探索道路上,一步一實,逐漸走出清晰的腳印。
來源:肇慶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夏紫怡 通訊員 張秀美 梁梅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