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這四個字,如今在美國成為萬能理由!
本來看到特朗普給其他國家發關稅函時沒有中國,心想他終于明白了槍響之后沒有贏家,可還沒等高興,特朗普對華掀桌子。
7月8日,特朗普政府又以“國家安全”和“糧食安全”為借口,禁止中國及其他“外國對手”在購買美國農田,同時之前買過的土地也存在被收回的風險。
然而,特朗普為何又要對中國動手?
一塊地成了國家公敵
“國家安全”這四個字如今在美國成了一塊膏藥,哪里不舒服就往哪里貼,屢試不爽,先芯片說是危害了國家安全,之后又是TikTok,稱一個娛樂軟件在搞數據滲透,還是威脅國家安全。
現在,這把火終于燒到了普普通通的農田上,一個農場主把地賣給誰竟然也能上升到國家存亡的高度,這想象力實在讓人嘆為觀止。
可笑的不是想象力,是數據,根據美國農業部自己的報告,中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農田,占總量連萬分之三都不到,這個數字比加拿大人、荷蘭人持有的少得多,甚至近幾年還在逐年減少。
如果這點微不足道的土地都能讓一個超級大國寢食難安,那問題顯然不出在別人身上,這種草木皆兵的心態暴露的不是對手的強大,而是自己內心的虛弱,它怕的不是幾畝地而是任何領域里出現的中國身影,都會勾起它對“霸主”地位旁落的深深恐懼。
美國這套操作,最讓人看不懂的,是它的“雙重標準”玩得爐火純青,堪稱一場市場經濟的自我閹割。
一邊請客吃飯,一邊要掀桌子
要知道蘋果、特斯拉這些美國巨頭,在中國市場賺得盆滿缽M缽,享受著最開放的營商環境,反看中國的工廠開在它們旁邊,也從沒聽見哪個地方部門說特斯拉工廠離某個設施太近不許你買地,這叫開放,叫共贏。
特斯拉在中國工廠
然而,美國卻完全是另一副嘴臉,中國企業想去投點資,迎接他們的不是笑臉,而是放大鏡和審訊燈,任何一筆投資都可能被貼上“動機不純”的標簽,最后用一頂“國家安全”的大帽子給你扣死。
更讓人不寒而栗的是,有美國高官甚至公開討論,要如何“收回”中國人已經買下的土地,這就不是商業競爭了,這是明火執仗的搶劫。
大家為什么愿意把錢投到美國,把資產放在那里,圖的不就是你那套號稱“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體系,現在政府帶頭撕毀契約,用政治理由隨意沒收財產,這等于是在華爾街的腦門上刻了八個字:投資有風險,隨時可掀桌。
這種做法短期看是秀了肌肉,長期看是在親手砸碎自己金字招牌的基石,當信譽這個地基被動搖時,再高的金融大廈又能撐多久?
然而,這道農田禁令,看似氣勢洶洶,實則也照見了美國對華政策的尷尬與掙扎。
左右為難的棋手,打出了一張廢牌
一方面它想把中國徹底按住,最好讓你永遠待在產業鏈的低端,但另一方面,它又悲哀地發現自己的身體早已離不開中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稀土,美國的尖端武器、高科技產業,哪一樣離得開稀土,而全球的稀土供應鏈恰恰攥在中國手里。
之前中國稍稍收緊出口,五角大樓都得跟著緊張,中國可以賣給你,但附加一個條件:不許用于軍事,這一招精準地打在了美國的七寸上。
美國內部也遠非鐵板一塊,“對華強硬”是國會山里的政治正確,誰嗓門不大,誰就是軟蛋,但華爾街的銀行家們、中西部的農民們可不希望跟自己的大客戶徹底鬧掰,畢竟,真金白銀的利潤比政客的口號要實在得多。
所以特朗普這一招,更像是一場精心計算過的政治表演,他重提一個舊議案,雷聲大雨點小,既能對國內的鷹派有個交代,擺出絕不妥協的姿態,又不會真的造成太大實質性傷害,給自己未來的談判留足了后路。
他心里清楚,這不過是往早已波濤洶涌的中美關系里,又扔了一塊不大不小的石頭罷了,所以,農田禁令也好,芯片封鎖也罷,都只是中美這盤大棋里的一個回合,改變不了棋局的走向。
中美之間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徹底“脫鉤”是天方夜譚,想靠幾道禁令就鎖死中國的發展,更是癡人說夢。
但這一連串的鬧劇,確實讓全世界看清了一件事:美國越是聲嘶力竭地打壓,就越證明它對自己未來的道路缺乏自信,一個靠破壞規則、透支信譽來維持的霸權,本身就已經走在了下坡路上。
更有趣的是,美國的圍堵反而成了倒逼我們產業升級的最強催化劑,沒有你的芯片,我們就自己造,沒有你的技術,我們就自己研發,這道封鎖的墻無意中成了我們奮力攀登的梯子。
棋局未完,勝負難料,但當一個大國開始害怕對手來買幾畝農田時,輸贏的天平,其實早已在悄悄移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