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淤現場
受近期強降雨影響,重慶江津區李市鎮雙岔村遭遇洪水過境,村內部分街道及多處房屋受淹,洪水退去后遺留大量淤泥堆積,嚴重影響村民生活和出行。
7月10日,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大數據與物聯網學院“三下鄉”學生團隊剛好來到雙岔村,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改變了原本的行程,領取裝備加入到了村民清淤的隊伍中。
從上午9點過一直清淤到下午3點左右,原本預計兩天的清淤工作,在學生們的幫助下,已經基本完工。
清淤現場
“三下鄉”遇上了村里清淤
“我們本來安排的計劃是去探訪革命前輩故居,在村里做反詐宣講和防溺水宣講。”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大數據學院學生科科長、團總支書記江希介紹,當日上午她和幾名帶隊老師帶著同學們來到雙岔村時,發現村民們正在進行清淤工作,現場一片忙碌。
因為鎮上和村里不少人去參與中山古鎮的清淤工作,村里只有十幾個村民在進行清淤,但洪峰過境留下的淤泥“量很大”,十幾名村民完全忙不過來。
“清淤缺人嗎?”得知這一情況后,“三下鄉”團隊主動找到村主任詢問。村主任一聽有這么多大學生前來幫忙,頓時大喜過望。
跟著村主任一起,十幾名師生迅速領取了膠靴、手套、鏟子等工具,飛加入到清淤的隊伍中。
“雖然跟原計劃不一樣,但我覺得這是一堂非常好的勞動實踐課。”看著學生們衣服上滿滿的泥點子,沒聽到一句叫苦叫累,江希欣慰地說道。
清淤現場
第一次搞清淤的東北學生
學院軟件技術專業大一學生湯鑫懿來自黑龍江省大慶市,在此之前,他從未體驗過清淤這個活兒。
“感覺很新奇,沒見過這么大的水,沒經歷過清淤,特別是跟同學老師一起干活、做飯,感覺很有趣。”湯鑫懿說,剛開始穿上膠靴走進淤泥里的時候,體驗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淤泥很黏,鏟的時候也很費勁,只能一點點往前推......”湯鑫懿回憶道。后來有了村民手把手的指導,湯鑫懿開始逐漸熟練起來,能夠更省力地揮動鐵鏟把淤泥清走。
在清淤工作告一段落后,師生們開始動手制作自己的午飯,因為村里停水了,湯鑫懿又和同學們一起去水井里打水,挑回廚房,生火做飯。
“整個過程非常難忘,而且用一天的辛苦勞動幫助了他人,也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湯鑫懿說道。
“明天我們將繼續完成原本預定的反詐宣傳和防溺水宣講,相信同學們在這兩天的體驗中一定會有很多難忘的收獲。”帶隊老師江希說道。
上游新聞記者 宋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