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志遠”志愿服務隊啟程前往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開展以當地特色農產品板栗為核心的調研活動。此次調研旨在深入了解羅田板栗產業的發展現狀,為助力鄉村振興收集第一手資料。服務隊提前完成了資料收集、路線規劃等前期準備工作,為調研的順利推進筑牢基礎。
調研首日,服務隊首先來到羅田縣大別山農業智慧園。園區講解員詳細介紹了當地以板栗為代表的特色產業體系,重點講解了羅田板栗的品種資源、標準化生產流程及多渠道銷售網絡。隊員們通過講解了解到,當地正借助電商直播、短視頻等新媒體手段,打破地域限制,讓板栗走向全國市場。
隨后,服務隊前往甫薇山莊的板栗種植基地。數十畝板栗林郁郁蔥蔥,隊員們走進林間,近距離觀察板栗的果實形態、植株生長情況,記錄第一手種植數據。據了解,羅田板栗品種豐富且各具特色:大河岸的毛板栗色澤偏黃,口感粉糯;北豐草板栗色澤偏白,口感脆嫩,二者因品種和生長環境差異,在品質上形成鮮明區分。
最后,服務隊前往三里橋村委會,與村書記深入交流板栗產業的收購、加工及銷售情況。據介紹,疫情后政府加大了對板栗產業的扶持,但市場需求仍顯萎縮,供大于求的問題尚未完全解決。此外,板栗種植存在三大痛點:一是種植面積大但經濟價值走低,采摘、去殼依賴人工,成本較高;二是儲存期短,最佳收購期僅約十天;三是勞動力減少導致自然掉落采收比例上升,影響果實品質。不過,當地板栗產業也呈現“頭部企業引領”的良好態勢,大型企業憑借穩定的銷售渠道支撐著產業基礎。針對農戶積極性不足的問題,村書記提到,可探索“板栗采摘+鄉村旅游”模式,既能提升附加值,又能通過體驗式消費降低人力成本。
此次羅田之行,隊員們全面了解了板栗產業從種植到銷售的全鏈條情況,既看到了“頭部引領、市場向好”的發展勢頭,也關注到普通農戶面臨的實際困境。“志遠”志愿服務隊將基于調研所得,進一步梳理問題、研究對策,希望為羅田板栗產業升級提供參考,助力這一特色農產品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價值,讓生態優勢轉化為富民動能。
圖為出發調研前的團隊大合影。張曉曼 供圖
圖為團隊成員在講解員帶領下用聽筒聆聽板栗相關音樂。 吳靜 供圖
圖為隊員們觀看記載羅田板栗歷史的相關古籍文獻。 吳靜 供圖
圖為兩名隊員在種植園板栗樹下觀察交流板栗的生長狀況。萬佳 供圖
圖為隊員向三里橋村書記了解羅田板栗產業發展狀況。張曉曼 供圖
圖為一隊員對三里橋村委工作人員進行訪談。 張曉曼 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