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由意大利政府主辦的“烏克蘭重建會議”在羅馬召開。諷刺的是,戰爭尚未結束,關于“重建”的討論卻已進入第四個年頭。
面對烏克蘭數十億美元的財政缺口,越來越多投資者選擇觀望,拒絕繼續為戰時經濟注資。德媒《柏林日報》就此采訪了前歐盟委員會副主席費爾霍伊根(Günter Verheugen)。他指出,歐盟所堅持推動的“烏克蘭重建會議”,從根本上充滿虛偽與自欺。以下為相關采訪內容節選與編譯:
▲費爾霍伊根,圖源:Markus W?chter/Berliner Zeitung
記者:費爾霍伊根先生,7月10日至11日,烏克蘭重建會議將在羅馬舉行。您認為這次會議有可能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將烏克蘭重建為一個繁榮國家嗎?
費爾霍伊根:我認為這次重建會議非常大膽,如此高風險的會議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我們連戰爭結束后將面對一個怎樣的烏克蘭都無法預測,沒人清楚烏克蘭未來的國家形態和內部結構。而且,重建所需的龐大資金必須建立在明確的前提之上,包括:確保資金不會像在該地區以往那樣被大規模挪用。
沒人能說清楚戰爭何時結束、會以何種方式收場,以及我們是否最終會看到一個穩定、具備主權治理能力的烏克蘭。
我并不反對思考如何支持烏克蘭,但在我看來,當前既沒有外部環境,也沒有烏克蘭內部條件能支撐真正有效的重建行動。
▲圖源:Kay Nietfeld/dpa
記者:一些西方國家顯然也指望從烏克蘭重建中獲利。銀行和軍火商們正排隊等候進入烏克蘭市場了。這還能稱得上是一個崇高的目標嗎?
費爾霍伊根:我們不僅要幫助烏克蘭,也想獲利自己獲利。美國總統用一種令人震驚的殘酷方式向我們公開展示了這一點。其他國家看到這種態度,自然也想分一杯羹。我認為這是虛偽的!
我們嘴上說著要保護烏克蘭,是在捍衛自由、法治和我們的安全。但現實是,背后的動機也包括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
而目前,除了各種承諾外,真正的進展寥寥無幾。數據非常明確:烏克蘭目前吸引到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不過區區30億歐元。對于一個如此龐大的國家來說,這個數字顯然遠遠不夠。
▲圖源:Saul Loeb/AFP/Getty Images
記者:烏克蘭問題已經對德國國內事務產生了直接影響。在新總理默茨的領導下,聯邦政府正大幅削減社會福利開支,以支持烏克蘭并推動德國本土的軍工擴張這難道是我們德國必須做出的犧牲嗎?
費爾霍伊根:我完全不同意這個觀點。我們現在計劃投入巨額預算,用于所謂的“戰備狀態建設”。但我們很少公開承認,這些資金要么來自對社會領域的削減,要么就意味著德國將承擔更多不可控的債務。
而促成這一輪軍備擴張的背后推手,正是美國的壓力。過去,歷屆美國總統都曾呼吁歐洲盟國為共同安全承擔更多責任,但從未有人像特朗普這樣帶有威脅和脅迫意味逼迫盟國表態。洲北約成員國顯然已經屈服了。
▲圖源:AFP/TOBIAS SCHWARZ
記者:默茨認為德國必須重新武裝,才能擺脫對美國的依賴。歐洲是否必須承擔更多軍事責任?
費爾霍伊根:這純屬妄想。歐盟和北約的大多數成員國根本沒有認真討論過所謂的“脫美”問題。我也不認為美國會真正放棄北約。因為對華盛頓來說,北約是維護其全球戰略利益的關鍵工具,它賦予美國對歐洲大陸的主導權。美方根本不可能輕易放手。
我不明白那些主張歐洲軍備的人具體想怎么做。是要組建一支歐洲軍隊嗎?那么它的作戰任務是什么?目標區域在哪里?到目前為止,無論是柏林還是布魯塞爾,沒人給出哪怕一個清晰的戰略答案。
此前,無論是法德聯合部隊還是歐洲軍團,歐洲武裝部隊一體化的嘗試都無功而返。我曾在歐盟防務局工作五年——這個機構的使命是協調成員國軍備政策。根據我的經驗,國防部長們對合作毫無興趣。大家只關心一件事:我能拿到多少錢?這筆錢能不能流向本國軍工產業?
▲圖源:REUTERS
記者:特朗普推動的和平談判一度帶來希望,但近幾周烏克蘭戰事明顯升級。如果沖突繼續惡化,而非走向停火協議,后果將如何?
費爾霍伊根:俄羅斯近期加強軍事行動,其實是對烏克蘭一次極其魯莽舉動的回應。烏克蘭軍方發起了所謂的“蜘蛛網行動”,攻擊了受《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保護的俄羅斯戰略轟炸機。這種行為無異于干預全球戰略核平衡,簡直是在玩火。幸運的是,俄美兩國都明智地淡化了此事。但俄羅斯方面仍作出了回應:擴大軍事行動。
▲圖源:IMAGO / Ukrinform
記者:歐盟與澤連斯基政府宣稱烏克蘭是在捍衛西方價值觀。烏克蘭軍隊必須獲勝,西方才能實現和平?
費爾霍伊根:烏克蘭人也應該問問自己:我們究竟是為了什么而戰?我記得澤連斯基2022年3月27日在《經濟學人》的采訪中說過:“西方有些人不介意一場長期戰爭,因為這會讓俄羅斯精疲力竭,即使這意味著烏克蘭的垮臺和烏克蘭公民的死亡。這絕對符合某些國家的利益。”
換句話說,澤連斯基清楚地認識到正在發生的事情,他和他的國家正在為西方的全球利益而戰。我覺得這是極不人道的。
▲圖源:Ron Haviv/VII
您認為克林拜爾等社民黨領導人還有可能在聯盟中扭轉局面、反對軍備擴張嗎?
費爾霍伊根:原本,黨代會本應成為爭取這一轉變的機會。但這個機會并沒有被把握住。政府當前的軍備政策已經明確寫入聯合協議,我看不到黨內有足夠的多數愿意挑戰這一方向。
也許,只有等到未來的選舉結果出現重大變化,社民黨才會被迫認真反思: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歐洲時報德國版小婺生編譯報道,轉載請注明公眾號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經”)秉持“以報道德國經典,成報道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主要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