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關系億萬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7月10日發布通知,明確從2025年1月1日起,為2024年底前已退休人員,按照2024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2%的標準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此次調增將惠及約1.5億名退休人員。
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我國自2005年以來連續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待遇水平穩步提高。2023年,全國企業退休人員月平均基本養老金比2012年增加一倍。202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在當前國內經濟承壓、不確定性上升的大環境下,2025年落地落實新一輪調整實屬不易,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退休人員的親切關懷。
今年的調整比例為何確定為2%?記者了解到,調整養老金比例,一般主要考慮物價漲幅、工資增長等因素。從國際上看,美國、法國、韓國等以CPI漲幅作為調整比例,德國與工資增長掛鉤,日本以工資或CPI增長情況作為確定調整水平的依據。我國則是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社會保險法明確規定,“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既立足國情,又符合國際慣例。
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偉介紹,從物價變動幅度看,2024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漲幅僅0.2%,2%的調整比例能較好保障退休人員購買力不下降,保障其基本生活。從工資情況分析,去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月平均工資較上年增長2.8%,城鎮私營單位從業人員月平均工資較上年增長1.7%,2%的調整比例體現了讓退休人員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政策理念。
本次養老金調整的具體辦法,采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方式。
其中,定額調整是指同一地區各類退休人員,不論基本養老金水平是高是低,都按統一的金額上調。掛鉤調整是指與退休人員本人的繳費年限和基本養老金待遇水平相關聯進行調整,前者體現長繳多得,后者體現多繳多得。因為退休人員的繳費年限和基本養老金水平不同,所以每個人的掛鉤調整金額會存在差異。適當傾斜則是指適當提高部分退休人員的待遇調整水平,包括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等,體現了對重點群體的關懷。
從這三部分構成看,定額調整和適當傾斜主要體現公平性,調整效果對于基本養老金水平居于中低檔的退休人員最為顯著,而掛鉤調整主要體現效率,激勵參保人員在工作期間長繳費、多繳費。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認為:“按照上述辦法,每個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實際增長比例并不相同。比較而言,基本養老金水平較低的退休人員,其實際調待比例較高,體現了我國基本養老金調整辦法向中低收入群體傾斜的政策導向。這一做法能更好地兼顧公平和效率,與基本養老金待遇計發辦法也適配,既能適當照顧基本養老金水平低的退休人員,又能鼓勵參保人員長繳、多繳,促進養老保險制度長期可持續?!?/p>
莫榮認為,在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同時,適度向廣大中低收入群體傾斜,這有助于惠民生、穩預期、促消費、暢循環。(經濟日報記者 敖 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