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楊少華老突然去世,享年94歲。這條消息傳出來,不少人說“很突然”,不過更準確的詞應該是“猝不及防”。
因為就在當天上午,他還在參加活動。“他說自己有點暈,咱上醫院看看。”這是家人記得的最后一句話。到了醫院,人已經不在了。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他一直是永遠笑著出現在大家面前的“相聲老爺子”。就像很多人印象里的老人一樣,身體硬朗,說不準能活過一百。
楊少華的名字,很多人是從《楊光的快樂生活》里記住的。他和兒子楊議,一個演爺爺,一個演兒子,天津味十足,街頭巷尾都熟。
真正了解他的,還要往回翻幾十年。早年間,為了學相聲,他在天津、北京之間漂著,拜師、跑場子、替人收拾場子,哪有口飯吃就去哪兒。沒人知道那時候他怎么熬過來的。
他從來不講“苦”字,只管熬。他最懂那種日子,臺下沒人聽,臺上還要笑。說完段子,一轉身趕最后一班車,兜里一塊錢都不敢多花。
他把相聲當飯吃,也真是靠它活下來的。這些年,楊少華老爺子成為網絡短視頻的常客。他的子女,尤其是楊議,經常拍視頻、接活動,楊少華幾乎每一場都在。
有不少人質疑子女消費父親,說老人那么大歲數了還要出門接商演,不體面,也有人反過來說,楊少華自己就是愿意,沒事就說“我還能上”。
到底哪個是真?沒有人知道。能肯定的是,他曾在一次訪談中提到:“我活著,就想聽聽掌聲。我一不出來,心里就發悶。”
不過換個角度想,誰不是為兒女操心?誰不是為了子孫努力撐著?這也很像他一輩子的職業慣性。他太習慣站著了,哪怕94歲。不過人畢竟是血肉,撐久了也會斷。
楊少華的吊唁現場,除了悲傷,還有一幕幕“江湖戲”。其中,前央視導演老汪到了靈堂,看到老朋友的遺像,突然當著所有人面大喊:“苦了一輩子了,下輩子別委屈了!”
這個場面看著荒唐,其實熟悉他們關系的人都懂。老汪曾和楊少華一起跑場子、寫段子,從少年到白頭。那一句喊,不是戲,是骨子里的疼。
而后靈堂外他還安排了楊議和“豹哥”的和解,一邊鞠躬一邊摁著不讓起身,有點像一出劇,但里面都是情。
有人說這不合時宜。不過事實是,中國人太擅長在人生的節點上“補情補賬”。生前沒機會的,走后找機會補上。誰對誰錯,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們都愿意來。
楊少華沒有留下遺言。也許他覺得自己還能再活幾年,也許他覺得,這輩子也沒什么要說的了。不過如果真的要用一句話總結他的一生,那不是“藝術家”,也不是“人民演員”,而是“扛事的人”。
他能忍,能低頭,能苦中作樂,也能老了還站出來。94歲的人,活得像個24歲的活躍分子。他自己可能覺得這樣挺好,臺下有人笑,生活完全能糊口,家人圍著轉,這就夠了。
楊少華一生剛正做人,為了家庭傾盡全力,為觀眾奉上歡笑和陪伴。他的經歷,是千千萬萬普通人真實人生的縮影。他吃過不少苦,晚年能享清福,親人守在身邊,看著家人和睦,身體無大病無大痛,能這樣安穩離去,也是積德修來的福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