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一則噩耗震動了相聲界:
94歲高齡的相聲表演藝術家楊少華先生在家中安詳辭世。
原本,這是一位老藝術家走完人生旅程應有的體面離別。
然而,他的離去,卻在網絡上掀起了一場激烈的輿論風暴。
不是因為他的藝術人生,而是因為他去世當天的一場剪彩、一段短視頻,以及他兒子的“深夜刪帖”舉動。
有人感嘆:“這不是一場告別,像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拷問。”
拷問的,不僅是親情的分量,還有“養兒防老”這句老話,在現實中的脆弱。
01 父親尚未下葬,兒子已刪數百視頻
據報道,就在楊少華離世的當天上午,他還被兒子們推著出現在一家新飯店的開業儀式上。
當天高溫逼人,近40度,楊少華坐在輪椅上,面容憔悴卻努力維持笑容。
到了下午,便傳來他因身體不適緊急送醫,最終離世的消息。
然而令無數網友錯愕的是,他的三兒子楊倫在老父剛去世當晚,便在其短視頻賬號上大規模刪除內容。
據不完全統計,從賬號“楊爺爺的快樂生活”中,被刪除的視頻多達300余條,其中大多數為老人在鏡頭前直播、試吃、帶貨的畫面。
這些畫面曾一度被粉絲視作“溫馨父子情”,但在老人離世的節點上突然清除,引發了強烈的質疑——
如果沒有問題,又為何急于刪除?
02 郭德綱七字悼詞,體面到令人動容
相比之下,郭德綱的做法卻顯得樸實又得體。
雖然他與楊家近年曾有摩擦,尤其是曾與楊少華的小兒子楊議言語交鋒不斷。
但楊老去世的當晚,郭德綱仍然在第一時間于社交平臺發文悼念:“老爺子一路走好”,并隨文附上德云社送來的花圈。
短短七個字,不多不少,卻盡顯敬重。網友直呼:“這才是晚輩應有的分寸?!?/p>
值得注意的是,郭德綱悼文的IP地址顯示他身在天津,外界猜測他可能已親赴吊唁現場。這種“不計前嫌”的態度,更讓人對他心生敬佩。
而這一份克制與尊重,與某些家屬連夜刪視頻、極力洗白的行為形成了鮮明對照。
03 老人的最后日子,是陪伴,還是被消費?
翻看楊少華晚年的視頻賬號,可以看到這樣一位耄耋老人在鏡頭前頻頻出現:
試吃各種食品,推薦飲料、點心,甚至在寒冷冬日坐街邊直播帶貨。
視頻中,他神情疲憊,話語含糊,更多時候只是機械地說出“好吃”“不錯”這樣的話。
有人說這是一種“陪伴式創業”,也有人直言不諱地稱之為“消耗式孝道”。
當楊倫在深夜將這些內容大量刪除,無聲地印證了一種可能:
這些視頻或許從一開始,并非是記錄幸福生活,而是一場圍繞“老爺子光環”的生意。
事實上,賬號櫥窗里累積的帶貨訂單早已超過百萬單,流量的背后,是一位老人在晚年持續被“推上前臺”的身影。
04 父慈子孝還是榨干利用,發人深思
現實無情,很多時候往往不如人愿。
楊少華將一生奉獻于家庭與相聲藝術,他撫養五個兒子,最小的楊議一直是他的驕傲,也曾陪他一起演出、上節目。
三兒子楊倫則經營短視頻賬號,用老父親的形象吸引流量。
然而當老爺子真正需要安享晚年、需要家人呵護時,他卻仍在烈日下剪彩,在鏡頭前吃不動的零食,還得配合表演。
那種“好吃”的話語,是否說給觀眾聽,又是否違心,或許只有他自己知道。
究竟是“孝順”,還是“啃老”?
這并非道德審判,而是現實拷問。
從“父慈子孝”到“榨干利用”,我們還敢信養兒防老嗎?
寫在最后:愛是陪伴,不是營銷
楊少華的一生,有光榮,也有坎坷。
他用幾十年在相聲舞臺上帶來歡笑,卻在生命的最后階段,成為家人流量與商業版圖的一部分。
或許,他本心愿意幫兒孫成事;或許,他覺得自己還能“干點事兒”;也或許,他只是沒學會拒絕。
可無論動機如何,94歲的老人,本該躺在藤椅上曬曬太陽,喝杯熱茶,聽兒孫說笑;
而不是在高溫中剪彩、深夜直播、被當作帶貨“話術”工具。
“養兒防老”是一種期待,但“善待父母”,才是不能忘的底線。
父母不是提款機,不是招牌,更不是“感動式”消費的主角。
他們老了,就該得到喘息、尊重和安靜的陪伴。
愿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還來得及的時候,對父母多一份耐心,少一份索取。
愿楊老先生一路走好,也愿更多父母,老得安心、走得體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