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
圖片來源/攝圖網授權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李海楠
國家統計局7月9日發布數據顯示,6月份,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持續顯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降幅收窄,同比結束連續4個月下降的趨勢,轉為上漲0.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持續承壓,改善程度有限。但隨著各項宏觀政策加力實施,部分行業供需關系有所改善,價格呈企穩回升態勢。
“價格水平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當前價格持續低位波動,反映出市場供大于求態勢明顯而且還在發展,必須高度警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提醒,需密切關注供需變化趨勢,并適時采取必要措施,促進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動態平衡。
密切關注供需關系變化,促進需求平穩釋放
中國經濟時報:6月CPI同比上漲0.1%,PPI同比下降3.6%。您怎么看二者呈現出的“漲跌互現”?
張立群:價格是市場供求關系的“溫度計”。上半年,CPI出現連續負增長、PPI降幅擴大。當前CPI結束連續4個月下降后轉為上漲,核心CPI漲幅也有所擴大,出現了邊際改善跡象。不過,CPI雖有小幅回升但總體仍在低位徘徊,PPI延續下行態勢。價格持續下行會對市場主體的預期和信心產生一定影響,當市場價格持續低位波動時,企業盈利空間面臨一定壓力,因而傾向于采取更為審慎的經營策略。
數據顯示,6月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繼續回升,同比上漲0.7%,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創近14個月以來新高,折射出在穩增長政策“組合拳”持續發力背景下,部分行業供需結構出現了改善。
但受季節因素、基建項目施工進度影響,疊加鋼材、水泥等供給相對充足,國內部分原材料制造業價格下行等,生產資料價格下降,成為拖累PPI的主要因素。尤其是,PPI持續低迷向CPI傳導,疊加當前消費內生動能偏弱,對核心CPI修復空間相對有限。因此,企業可能相應調整生產投資計劃,進而對就業和居民收入產生一定影響,消費需求也可能隨之有所調整。
需要關注的是,當市場供給相對充裕時,價格調整機制可能進一步影響供需平衡,從而對整體需求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中國經濟時報:當前市場供需關系出現階段性調整,您認為由哪些關鍵因素引起?
張立群:當前供需不平衡的根源在于多重因素疊加:一是房地產投資下滑拖累上下游產業鏈需求;二是出口面臨高關稅壁壘,外需增長受限;三是居民收入預期偏弱,消費意愿不足。
從數據看,今年上半年PPI比上年同期下降2.8%,特別是PPI自2月以來降幅擴大,反映出工業領域產能過剩壓力加劇;6月CPI雖由負轉正,但2025年上半年CPI比上年同期下降0.1%,遠低于2%的全年預期目標,說明消費端需求恢復仍顯乏力。
更關鍵的是,市場機制在供大于求的環境下會形成“負向循環”——價格走低導致企業預期轉差,生產投資收縮,進而引發就業與收入下滑,進一步壓制消費需求。這種循環若持續,可能將經濟拖入“低通脹陷阱”,因此,必須高度警惕價格持續低位波動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積極施策,應對經濟回升中的不確定性挑戰
中國經濟時報:您對于下半年CPI走勢及經濟態勢有怎樣的預期,當前推動經濟回升的力量又是什么?
張立群:今年以來,在一系列增量政策推動下,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呈現穩中向好態勢。一季度GDP增長5.4%,實現了良好開局。進入二季度以后,受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推動,消費增速明顯提高,文旅等服務業也受到明顯拉動,使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速提高。同時也要看到,受房地產市場及房地產投資降幅加大影響,投資增速走低;受投資增速下降及市場價格走勢影響,工業增加值增速回落。
綜合以上可以看出,當前推動經濟回升的力量與引導經濟下行的壓力相互交織,復雜變化,正使經濟回升的不確定性加大。
此外,還要認清當前外部環境空前復雜的局面。特朗普政府依靠關稅等手段妄圖攫取不正當利益的圖謀始終未改,在我國堅決斗爭面前雖有所收斂,但變數依然很多。特別是,從存量角度看,美對華征收的關稅,疊加原來征收和今年以來以芬太尼為由加征部分已達40%,導致我國對美出口面對的壁壘居高不下。因此,外貿特別是出口仍存在較多不確定因素。
總體而言,增量政策支持的經濟回升因素與內外環境復雜變化形成的經濟下行壓力正處于相互角力的關鍵階段。預計全年CPI將呈現前低后高的走勢,整體經濟運行趨勢有待進一步觀察。
中國經濟時報:在此相互角力關鍵階段,您認為,我國在宏觀政策和激活內需市場方面應如何積極主動作為?
張立群:針對這一形勢,必須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經濟政策,必須顯著加大宏觀經濟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以更好維護對CPI溫和回升、PPI同比降幅收斂的未來預期。
除此之外,還應在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方面預留足夠大空間,做好大規模擴大政府公共產品投資的相關準備。要圍繞“十五五”規劃和中長期展望的編制,多多增加重大項目儲備。一旦內外形勢復雜變化引起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就能夠及時推出力度足夠大的政府公共產品投資舉措,進而有力帶動企業訂單增加,帶動企業生產投資活躍,帶動就業形勢好轉,居民收入增長加快,消費傾向提高,消費需求活躍。
更為重要的是,要做好快速激活超大規模內需市場的充分準備,確保中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在復雜形勢變化中持續加強。
總 監 制丨王列軍車海剛
監 制丨陳 波 王 彧 楊玉洋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陳姝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