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趙新慧的記憶里,清晨的焦灼與方向盤緊密相連:“以前來醫院就診被告知沒車位,不得已把車停到1公里外。最近來切實能感受到醫院停車位變多了,不用再急著到處找車位!”
趙新慧口中所說的停車難的背后,是安徽省中醫院本部日均超7000人次的就診壓力與僅478個停車位的尖銳矛盾——車流排隊甚至蔓延至長江路、南一環等城市主動脈。
轉機,
藏在僅一街之隔的國購廣場。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蜀山大隊
在走訪中發現,
商圈工作日白天空蕩蕩的車位
閑置率竟超50%。
這一“靜”一“堵”的強烈反差,
觸發了創新解題的鑰匙。
“車輛長龍已成區域交通‘腸梗阻’,嚴重影響患者就醫效率。”蜀山大隊副大隊長唐二飛深知癥結所在:安中醫地處繁華商圈與醫療要沖的交匯點,尤其“冬病夏治”期間高峰人流達8500人次,日進出車流超3200輛次,院內停車位杯水車薪。
面對困局,交警蜀山大隊主動出擊,聯合三里庵街道、國購廣場物業創新推出“商圈+醫院”共享停車模式。
“我們做了精準而務實的方案。”唐二飛介紹,工作日早6點至晚6點,國購廣場開放350個閑置車位供安中醫醫護人員使用。這一錯峰安排既盤活了商圈沉睡資源,又巧妙避開了其夜間運營需求。
“共享”效應如活水涌動:醫護人員車輛遷入國購廣場,直接為患者騰挪出寶貴的停車空間。自實施以來,已有超300名醫護享受便利。院內有限的車位得以最大化向患者傾斜——日均停放飆升至1800余車次,患者停車難切實緩解。
此舉實施以來,成效顯著:長江路與梅山路、南一環與梅山路兩大關鍵路口通行效率顯著提升25%,區域交通重煥活力。
這組數字背后,是市民就醫路上省下的焦灼時光,更是城市靜態交通管理的一次溫度躍升。
“小車位連著大民生。”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表示,盤活存量資源是城市精細化的必答題。合肥交警的腳步未曾停歇,未來將持續深挖醫院、商圈等重點區域潛能,將“共享停車”的探索延伸,讓靜態交通的治理效能持續轉化為群眾可感可及的便利與滿意。
來源 | 合肥日報
審核 | 朱琛琛 責編 | 吳亞曉岳 編輯 | 張靜 李瑜琪
平臺建設及技術支持 | 安徽新媒體集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