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③
□張宗民 本報記者 馬一梅 李健
“發現落水者!啟動救援程序!”隨著指令下達,橙紅色的水面救生機器人如離弦之箭,劃破波光粼粼的水面,朝著模擬落水點疾馳而去。近日,龍江森工通北局公司引入三臺水面救生機器人,并開展實戰演練。
水面救生機器人堪稱水域救援“多面手”。機身搭載高精度定位系統與智能避障裝置,即使在湍急水流、復雜暗礁等惡劣環境下,也能精準規劃路徑。通過遠程操控,救援人員可在百米外實現對機器人的靈活調度,不僅能快速抵達落水者身邊,還能利用內置牽引裝置,將被困人員拖拽至安全區域。
“傳統救援模式下,救援人員需直面危險水域,而這些機器人就像水上‘偵察兵’,既提升效率又保障了救援人員安全。”通北局公司森林防火部負責人侯漢黨介紹道。
實戰演練中,逼真的救援場景扣人心弦。模擬落水點設置在4米深的水中央,“遇險群眾”揮舞手臂呼救。救援人員迅速啟動機器人,短短數十秒便抵達目標,“落水者”雙手牢牢握住救生機器人,隨后平穩返航。整個救援過程一氣呵成,觀摩人員紛紛贊嘆。
“科技賦能讓救援更有底氣!”通北局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孫道森對記者說,“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發,水域救援需求激增。此次引進水面救生機器人,是公司完善應急救援體系的關鍵一步。后續我們將組織專項培訓,讓每位救援人員熟練掌握設備操作,同時建立常態化演練機制,確保這些‘智能尖兵’在關鍵時刻能發揮最大效能,為林區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構筑起堅實防線。”
從人力救援到智能設備上陣,通北局公司在科技賦能救援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隨著這三臺水面救生機器人正式“上崗”,未來無論是防汛救災,還是日常水域救援,都將擁有更高效、更安全的保障。
圖①:迅速營救“落水者”。
圖②:水面救生機器人。
圖③:平穩返航。張宗民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