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享界用戶星享之夜上,品牌體驗官沈騰向余承東發出了靈魂拷問:“咱們享界為什么先有車,后有車標呢?是當初忘了么?”這個問題精準戳中了我們的好奇心,在社交網絡上如同“催化劑”一般 ,連同享界STELATO的全新車標一起直沖熱搜。
如果沈騰問的是“應該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可以歸類為哲學問題。但“先有車,還是先有車標?”這是一個流程問題,能將旗下首款產品成功賣爆的享界難道真的會出這樣的‘問題’?余承東回答的第一句話便是:“這個問題問的確實挺尷尬的呀……。”
沈騰之所以會如此“發難”,源于主持人向他先前的一個提問:“沈騰,你覺得享界的車標怎么樣,好看么?”沈騰的回答是兩個“好”,一個是設計者的審美“好”,可以用簡約的線條勾勒出渾然天成的璀璨光芒。另一個是決策者的眼光“好”,能從眾多設計方案中精準地挑選出最優質、最具代表性的視覺方案。
作為品牌體驗官,沈騰的高情商回答有理有據、滴水不漏,但他不知道的是享界全新LOGO的背后還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
鴻蒙智能汽車技術生態聯盟最初計劃采用統一的品牌標識。然而,根據相關部委的要求,五大子品牌的“商標權”需回歸至各造車企業。眾所周知,品牌LOGO主要分為圖形與文字兩類。因此,享界S9自上市以來,一直將STELATO的英文標識懸掛在車頭、體驗中心門頭以及各類PPT展示中,從功能性和簡潔性角度來看,這種做法并無不妥。只是相較于其它“四界”,其缺少了一定的個性化表達。
正因如此,自享界S9推出以來,“換標”成為了購車用戶群體中熱議的高頻詞匯,社交平臺上還曾掀起一場‘換標總動員’活動,眾多用戶紛紛表示希望擁有一款更符合心意的車標。
我曾在相關平臺上留意過關于享界“換標”的用戶討論。有人提出“希望新的車標有高級感別太冷冰冰” ,也有人說:“新車標能不能帶點咱們自己的文化味兒,要一眼能認出是中國設計。”從平臺帖子的字里行間中不難看出用戶對新車標的熱切期盼。
起初,我并未將此事放在心上。因為產品可以共創,產品經理收集用戶痛點反哺汽車設計,用戶需要什么品牌就做什么,是造車企業通過產品連接用戶的“雙向奔赴”。而Logo標識則代表著品牌的愿景和意志,即便企業閉門設計也挑不出毛病。
然而,享界不僅敏銳捕捉到了用戶的訴求,更對那些“在線求標”的用戶盛情以待。當硬朗的六邊形輪廓出現在余承東身后的大屏幕上,當一枚小小的車標穿越屏幕抵達用戶手中,我不僅看到了享界全新品牌Logo的誕生,還看到了品牌對用戶呼聲的行動回應。同時,我也深切感受到了享界對車主的態度——車主不是“已交付列表”中一行行冷冰冰的數據,而是真正的產品合伙人。
全新享界車標, 以六邊形為骨架,延續了鴻蒙智行的家族基因,并通過白銀比例與 G3 曲率重構視覺節奏,讓硬朗輪廓蘊含東方特有的“留白” 意境。中心的雙層設計,上層星芒向外舒展,下層采用微米級電鑄工藝,近三千圈細密紋理在金屬上凝練成“見光不見紋”質感。在光影流動中,銳利而克制,高級且帶有國風設計哲學。
設計師巧妙融合了品牌DNA并將用戶對車標的文字化需求轉化為直觀的圖形語言,使品牌價值與用戶審美達成共鳴。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是一個流傳已久的無解難題。而“先有車還是先有車標”,享界卻有一個浪漫的回答。我和很多車企負責人探討過一個問題,為什么新勢力車企往往比老牌車企更會賣車?
其實答案就藏在車企的行動邏輯中。這幾年我們常常聽到一個詞叫“品牌下沉”,其實“下沉”二字一出口,就已經輸了一半。因為在部分車企的傳統思維中,品牌與用戶之間存在著跨層,而并非將兩者放在同一條水平線上。我們常常強調要實現品牌與用戶的直連,但“直連”的真正含義并非僅僅是建立聯系,更重要的是在“你有需求”和“我來解決”之間實現無縫對接。能做到這一點,其實遠比車企老板在鏡頭前幫用戶開幾次車門更接地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