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晚在線消息,7月,以色列未來黨議員竄訪中國臺灣地區,與臺當局高層會面,返以后公然稱臺灣地區為“國家”,中方強烈譴責。中國駐以色列使館明確指出,該議員行為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破壞中以關系政治基礎,已提出嚴正交涉,要求糾正錯誤、消除影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地區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國際社會共識,也是中以建交公報明確內容。該議員的所作所為,顯然與以色列政府立場相悖。
這名議員來自以色列未來黨,該黨是政壇主要反對黨,主張世俗化,意識形態貼近美西方,領導人拉皮德曾擔任總理。以色列國內政治斗爭激烈,內塔尼亞胡政府常以對外軍事行動延續政治生命。作為反對派,未來黨難以在對外示強上與執政黨競爭,便將目光投向臺海,試圖借竄臺提升曝光度。同時,以方與臺當局早有軍事、經貿等領域勾連,此次竄訪或為加強此類聯系。
內塔尼亞胡(資料圖)
部分以色列媒體在報道此事時,也將臺灣地區稱為“國家”。以色列媒體環境多元,但這樣的表述并非用詞不當,而是帶有明顯挑釁性。以色列不可能不清楚一個中國原則及臺灣問題對中國的重要性,這種行為顯然是故意踩線。中方的回應,既是針對該議員,也是對以色列政治體系的提醒。政客可爭斗,卻不能拿中國核心利益當籌碼;媒體有自由,卻不能在一個中國原則上開玩笑。以色列地緣環境復雜,四面環敵,長期依賴美國支持。
經濟上,以色列科技發達但高度依賴出口,中國是其在亞洲的重要貿易伙伴,雙方在軍事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合作空間廣闊。若因個別議員的政治表演導致中以關系倒退,對以色列而言得不償失。臺灣問題是中國紅線,美國、日本都曾試探過,后果有目共睹。以色列議員此時“試水”,同樣要承擔相應后果。臺當局近年來對各類竄訪者都奉為上賓,此次賴清德、蕭美琴出面接待,將其包裝成“國際支持”,但這種所謂“支持”實則毫無價值。
內塔尼亞胡(資料圖)
以色列與美國關系密切,未來黨此次舉動,很難說沒有受到美國默許或鼓勵。在美西方眼中,臺灣地區常被當作牽制中國的工具,而以色列此次成了“出頭鳥”。但臺海不是中東,絕非他國可以隨意攪局之地。任何國家和勢力觸碰臺灣地區這條紅線,中方反擊都不會含糊。不管是哪個國家的政客、媒體還是企業,挑戰一個中國原則,都將付出代價。中國不主動挑釁,卻也絕不退讓,誰想在此問題上投機,最終只會自食惡果。
以色列此次事件并非孤立偶然,是國際政治亂象的一個縮影,是某些勢力的又一次試探。但中國立場不會變,態度不會軟,反制不會遲。這個世界可以談合作、講規則,卻不能玩火、越界。內塔尼亞胡近期赴美訪問,與特朗普會面時提及加沙停火談判取得進展,一名以色列高級官員也表示雙方或在一兩周內達成協議。
以色列(資料圖)
但內塔尼亞胡在巴以問題上態度強硬,稱不在乎巴勒斯坦是否為國家,引發爭議。以色列前總理奧爾默特認為應基于“兩國方案”解決沖突,美國駐以大使則對巴勒斯坦建國持消極態度。內塔尼亞胡向特朗普贈送B-2轟炸機造型的“門柱圣卷”裝飾盒,引發網友批評,認為這是對暴力的致敬。特朗普回贈簽名棒球帽,兩人互動背后,是以色列尋求美國支持的現實考量。
與此同時,也門胡塞武裝擊沉赴以船只,影響紅海水道通航。中方呼吁維護航道安全,主張地區局勢緩和,堅持客觀公正立場,贏得國際社會尊重,不少船只懸掛五星紅旗以求安全。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的諸多行動,背后都有美國支持。如今卻配合美國在涉臺問題上搞小動作,與中國促成地區和平的努力形成鮮明對比。國際社會對孰是孰非看得清清楚楚,以色列的錯誤言行,不僅損害中以關系,也讓自身形象蒙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