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人民網“行進中國”湖南調研采訪團
“請看前方,不要眨眼。”在長沙市雨花區雨花亭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里,謝爺爺在醫生的指導下完成眼底拍照。不到兩分鐘,一份自動生成的AI分析報告通過小程序同步至他的手機。
“這次篩查發現黃斑區有輕微異常,建議您去醫院進一步檢查。”查看報告后,社區衛生院醫生提醒說。不久后,謝爺爺又接到長沙愛爾眼科醫院的電話,原來是醫院遠程閱片醫師團隊進行人工閱片復核后,再次提醒謝爺爺進行檢查。
患者與工作人員進行交流。人民網記者 林洛頫攝
這是一場從基層義診走入診室、再延伸到患者家庭的數字化眼健康之旅。這樣的場景,每天在愛爾眼科全國超900家醫療機構內重復上演。而背后是一套被稱作“數智化眼健康管理創新一體化解決方案”的完整體系。
“我們做這套方案,是為了把‘關口’前移,讓更多人能在無感中發現早期問題。”愛爾眼科醫院眼科門診管理中心總監、愛爾數字眼科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戴偉偉博士介紹。整套方案由三部分組成:AI眼底篩查、遠程醫療中心、智慧醫院系統,構建起一條覆蓋篩查、診斷、治療、隨訪的數智服務閉環。
眼病的早期發現關鍵在于眼底拍照。“眼底圖像能反映80%以上的眼病,問題在于誰來讀片。”為突破診斷能力瓶頸,愛爾推出具有AI算法分析能力的免散瞳智能眼底相機。其內嵌AI芯片支持邊緣計算,即便在偏遠地區也能獨立完成建檔、拍照、識別、生成報告等全過程。與中科院計算所聯合開發的算法能識別10種常見眼病,準確率超過95%。
醫護人員正在對患者進行眼底拍照。受訪單位供圖
“我們不只是做一個模型,而是打造軟硬件一體的邊緣智能終端,真正能落地、能服務。”戴偉偉解釋,當前這一AI設備已服務219.2萬人次,生成報告133.1萬份。
遠程醫療中心則是另一道“后援”。在基于AI初篩的基礎上,愛爾搭建了“基層醫生+AI+專家”三級診療網絡,集成遠程閱片、門診、會診系統,讓基層醫生能實時獲取專家支持。
“AI難免有誤差,我們增加人工遠程閱片,一旦識別出問題,工作人員會立刻聯系患者,及早干預。”戴偉偉說。截至目前,遠程中心覆蓋全國24個省、295家醫療機構,累計服務超50萬人次。
同時,患者的眼健康管理也走上了“云”。在“愛爾眼科”小程序內,患者可預約掛號、隨訪復診、查看報告,系統自動歸檔眼健康檔案,支持“一人建檔、家庭管理”。“我們希望實現對患者的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而不只是一次性的就診服務。”戴偉偉說。截至今年5月,該系統已在105家機構上線,為7.2萬人建立眼健康檔案。
患者在進行眼鏡選購。人民網記者 林洛頫攝
這項歷時五年研發、聯合多方力量推動的項目,不僅是技術創新,更是服務模式的重構。愛爾實現了AI技術的邊緣部署和遠程協同,打破地域壁壘,重塑資源配置邏輯,降低患者就診負擔,提高早診率、干預率,有力推動分級診療機制落地。
“我們不只是為了技術而創新,而是為了更多人能更早發現眼病、避免失明。”戴偉偉說,下一步我們希望擴大算法病種覆蓋范圍,提升模型解釋性,讓AI不止“會診斷”,還“講得明”。
從醫院診室到邊遠村鎮,從一張照片到一份報告,從“看病難”到“主動管”,這套出自長沙的AI數智化眼健康管理創新方案正逐步走向全國,讓千萬眼病患人“看得見、看得清”。(彭應兵、林洛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