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第36屆法國陽光國際紀錄片節在法國拉羅謝爾落下帷幕,在為期四天的活動中,匯聚了來自60個國家的2100名參與者、超過1000家公司、85家參展商以及260位國際決策者,其中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主要電視臺、流媒體平臺、基金會、發行商、融資方和博物館。本屆活動呈現出強大的國際參與度,來自中國、非洲、加拿大、巴西和西班牙的32個重要代表團尤為矚目。檔案公司也成為焦點,大量檔案內容參展商積極參與了市場討論和活動。
國際紀錄片市場正在經歷因為平臺委托制作量下降帶來的危機,就在陽光紀錄片節期間,行業媒體C21爆出全球最大的紀錄片發行公司之一Off the Fence正在進入破產程序,該公司片庫擁有超過6000小時的節目內容,公司出品的《我的章魚老師》曾在2021年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在陽光紀錄片節上,來自世界各地的產業決策者們深入探討著如何“抱團取暖”,通過國際聯合制作等方式分擔風險,創造精品。在2019年啟動的“全球紀錄片(Global Doc)”計劃迎來了第三輪項目征集。該計劃旨在團結全球公共廣播公司支持雄心勃勃的協作紀錄片計劃。其現有成員包括法國電視臺(France Télévisions)、ZDF(德國)、NHK(日本)、PBS(美國)、CBC(加拿大)、SVT(瑞典)、Channel 4(英國)、RAI(意大利)、ORF(奧地利)和ABC Australia(澳大利亞)。巴西電視臺也于本輪征集加入。
法國電視臺國際聯合制作與紀錄片采購副總監、歐洲廣播聯盟(EBU)成員卡羅琳·貝哈爾(Caroline Behar) 評論道:“法國陽光國際紀錄片節提供了一個反思、協作與信任的獨特場所。它是國際聯合制作的關鍵活動。我們的國際合作伙伴總是樂于齊聚拉羅謝爾——這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市場,將溫暖的交流與對所呈現項目的真正雄心相結合。在當今環境下,‘全球紀錄片’聯盟——匯集了11家公共廣播公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現實意義:它使創意力量和財力得以聯合,將雄心勃勃的作品變為現實。法國陽光國際紀錄片節支持并放大了這種集體勢頭,服務于所有項目。”
英國發行商TVF國際高級采購經理薩姆·喬伊斯(Sam Joyce)指出聯合制作成為新常態。除了少數幸運地區的制片人還能維持強有力的資金來源外,如今幾乎所有重大項目都在從多個地區籌集資金,以保持高制作水準。而且,領頭的不僅是通常的法德(Gallic and Germanic)力量,南歐、東歐地區,以及拉丁美洲和亞洲的廣播公司也日益熱衷于在早期階段就加入外國項目。
本屆法國陽光國際紀錄片節還探討了許多行業前沿議題,影視產業觀察特別編譯了行業媒體Deadline對法國陽光國際紀錄片節董事總經理奧萊莉·雷曼(Aurélie Reman)的采訪,供從業者們參考。
DEADLINE:你們每屆大會的籌備工作是何時開始的?是上屆一結束就啟動嗎?
REMAN:我們會在每年7月大會剛結束后立即召開復盤會議,然后休息一段時間。9月開始就著手籌備下一屆,關注關鍵趨勢。今年我們設立了顧問委員會,所以可以更早地預測明年要探索的議題。今年大會的核心主題是“敘事的新路徑”,這是一種嘗試性思考,著眼于未來我們也許需要重新界定決策者或融資方的構成。對我而言,作為新任管理者,我希望更清晰地吸引三類參與者:獨立制片人、發行方、以及正在邁入國際市場的新興人才。這不是在追求數量,而是追求能吸引到的參與者的“質量”。
DEADLINE:那今年你們識別出的重點領域有哪些?
REMAN:今年我們主要聚焦“創新”這一議題的重塑——不論是敘事形式、紀錄片融資模式,還是AI可以為創作者或播出方帶來什么。我希望本屆大會務實為本,特別是在當下獨立制片人面臨委托銳減、公共廣播預算也被削減的大背景下。我們希望這個平臺既能讓大家有空間討論“硬問題”,也能讓我們找到共同的目標。而要實現這一點,我們必須直面:市場上到底有多少錢?這些錢最適合投入到哪些內容類型中?我們需要有智慧地思考。
DEADLINE:你們的市場信息來源主要是哪里?是廣泛收集,還是依賴特定機構?
REMAN:我們會依賴一些關鍵組織,比如法國就有很多獨立制片人協會。同時我們也會參加其他市場活動,廣泛交流獲取信息。每屆活動結束后我們還會做調研,了解大家在融資需求、關注議題、專業連接等方面的真實需要。這些數據能幫助我們提前預判趨勢,同時確保我們的內容設置是貼合紀錄片市場現狀的。
DEADLINE:今年你們與拉美內容會議(Latam Content Meeting)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這種合作是出于文化響應,還是因為有人向你們申請平臺合作?是否也反映在參會構成上?
REMAN:從參會數據看,法國與國際的占比約為50:50,但其中82%是歐洲代表。與此同時,我們也嘗試探索一些新的紀錄片創作區域。比如和巴西的拉美內容會議合作,是因為我們發現來自該地區的項目數量明顯減少了。這一度讓我們疑惑:是不是他們停止開發了,還是因為其他原因未能和我們對接上?于是我們就和當地合作伙伴展開討論。我們關心的是,這些合作是否具備可持續潛力。
法國陽光國際紀錄片節的角色也不止是提供一個“國家展示”舞臺——我們還會切實地為當地公共資金機構提供咨詢,甚至下場組織在地的輔導項目。這次在巴西,我們就帶去了強大的制作人代表團,還有擁有資金的機構、以及對國際合拍模式日益感興趣的頻道與流媒體平臺——我們會幫助他們理解,從歐洲角度看“合拍”意味著什么。當然我們不會強推歐洲模式,而是要適應來自“全球南方”國家與地區的實際情況,理解他們的受眾,幫助他們建立橋梁。這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DEADLINE:AI 今年無處不在,但你們似乎并沒有大肆炒作。你們是如何處理這個話題的?
REMAN:我們希望大家不僅將AI看作是風險或威脅,盡管我們都知道——尤其在當前政治和地緣政治背景下,“信任”確實是重要議題,有些電視臺已明確表達擔憂。但另一方面,也存在這樣的問題:AI內容生成工具是否能成為一種新的內容變現路徑?這確實值得考慮。但與此同時,我們必須認真對待AI所創造內容的質量問題,因為我們這個社區都不希望落入制造“偏見內容”“偏見圖像”“誤導行為”的陷阱。
我們對內容的責任感非常強。但不可否認的是,從成本角度看,AI也可能帶來巨大幫助。我聽AI從業者說,我們這行其實已經“落后”了。AI的發展將會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甚至改變我們本身的職業定義。它正快速到來。
DEADLINE:你會覺得現在的變化比過去來得更快嗎?
REMAN:是的。所以我們今年設立了一個關于“數字優先”的論壇。參與的幾位專家其實已經在這個領域工作了11年之久。但我們傳統的紀錄片制片人或播出平臺,似乎還未將其視為優先項。這正是我們要探討的問題:當你不再獲得傳統委托制作時,該如何運營你的制作公司?這類問題,我們希望在法國陽光國際紀錄片節上“集體作答”。
這不只是制片人單方面的問題,也涉及發行方,意味著我們需要重塑新的商業模型,實現利益共享:我們需要多少錢?我們賺多少錢?——但同樣重要的,還有倫理問題。因此我們今年也特別設置了“真實敘事”專題板塊。因為轉型的過程中,我們也必須保持“全球南方”國家和人才的參與機會,確保合拍合作是公平的。合拍可能是解決方案,而我們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國際合拍市場,我們也希望始終保持這樣的定位。于是,背后的價值觀,特別是在紀錄片社區中,需要重新定義。我希望法國陽光國際紀錄片節能成為展開這些討論的空間。
不過,我們這個社區非常有韌性。就我個人在法國陽光國際紀錄片節的11年經驗來看,我親眼見證了大家的適應能力。常聽到一句話:“要么適應,要么淘汰。”這就是現在的局面。我希望我們能從“反應性”轉向“前瞻性”,這也是我們作為一個市場活動的責任。
DEADLINE:今年有沒有加入什么全新內容?或者對以往板塊做了哪些升級?
REMAN:有的。今年新設了“創新峰會”,也新增了“檔案峰會”。后者特別關注“原住民”相關議題,比如如何對檔案材料進行“去殖民化”處理。因為當我們引入更多來自新興國家的紀錄片項目時,他們帶來的不僅是故事本身,還有不同的問題意識。對于原住民社群或一些非洲國家來說,首要任務往往是“去殖民化”,重新掌握自己的視聽遺產。這種訴求在歐洲也需要被理解和聆聽,幫助我們找到與他們合作的新方式,并支持他們“自己講述自己的故事”——同時也有機會觸達全球觀眾。
我們還強化了對發行環節的關注。發行方的角色正在發生變化,亟需被重新識別為創作方的真正合作伙伴。
DEADLINE:你覺得是什么吸引大家來到陽光紀錄片節?
REMAN:我來復述一下這幾天聽到的反饋。雖然抵達拉羅謝爾確實有些不便,但一旦到了這里,人們就會被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所感染。大家都更放松,而且這是該季最后一場同類活動,連頻道代表和高管都變得更平易近人。
我們也刻意將市場控制在人性化的規模——保持在2000多位與會者左右,確保參會人員都是“真正相關”的行業人士。對法國而言,擁有這樣一個高度國際化、能吸引全球專業人士,并且明確定位于“業務對接”的平臺,確實極具價值。我們不是電影節,我們是“市場”,而且已經堅持了35年。這正是我們的獨特之處。
我們的項目提案環節非常有針對性,真正回應了市場所需。而由此,也造就了這個社區感。
訪談文章來源:
https://deadline.com/2025/06/sunny-side-of-the-doc-managing-director-aurelie-reman-2025-1236441199/
編譯:尼德
主編:彭侃
排版:于佳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