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7月10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面臨不信任投票。同日,外交部就其對華提3項要求作出回應,國際社會目光聚焦。這場不信任投票由歐洲議會右翼黨團“歐洲保守派和改革主義者聯盟”的羅馬尼亞極右翼議員格奧爾基·皮佩雷亞發起,已收集到79名議員簽名支持,遠超啟動投票所需的72人。投票若通過,馮德萊恩領導的歐盟委員會將集體辭職。
導火索是新冠疫苗采購合同爭議,疫情高峰期她繞過正常流程,與輝瑞公司高層以短信秘密商談數百億歐元訂單,相關條款至今未完全公開,引發對程序合法性和資源使用透明度的廣泛質疑。不僅如此,她在烏克蘭援助、移民政策、能源危機應對等方面的“總統化”治理風格,集中大量權力卻削弱議會與成員國制衡,加劇了內部不滿。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更是在社交平臺發文,直言“是時候離開了”,呼吁其辭職。
馮德萊恩(資料圖)
即便身處這樣的困境,馮德萊恩在訪華前仍對華提出3項要求。要求中方放寬歐洲企業市場準入,可歐盟自身公共采購市場存在不少隱形壁壘,多個國家曾公開批評其大型采購項目偏向歐洲企業。要求中國放松稀土出口管制,中國在全球稀土貿易中占主導地位,王毅早已明確,合理合法的出口申請會得到保障,炒作此事別有用心。不許“中國援俄”,將中俄正常合作歪曲為“援俄”,這一說法毫無根據,中方多次闡明,中俄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也不應受第三方干擾。
中方對馮德萊恩的言論回應理性且堅定。指出中國的發展是歐盟的機遇而非挑戰,希望歐盟成為可信任的合作伙伴。強調中歐經貿分歧應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反對將問題擴大化、泛安全化。說明中國補貼政策符合世貿規則,歐盟2021年至2030年間將提供超1.44萬億歐元各類補貼,截至去年底已發放超3000億歐元,不應搞雙重標準。還提到衡量產能過剩不能只看產量和出口量,歐洲的空客飛機和德國汽車若按此標準也會被認為產能過剩。
歐盟商品競爭力下降(資料圖)
當下的歐盟,在國際事務中麻煩不斷。與美國的關稅談判陷入僵局,內部成員國分歧嚴重。德國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急于在汽車、機械制造、化工等領域與美國達成協議,法國則主張不能倉促簽訂不平衡協議。特朗普對歐洲態度強硬,認為歐洲在貿易、安全上占盡美國便宜,提出“對等關稅”,寬限期將盡,歐盟卻遲遲拿不出統一應對方案。歐盟外交官透露,各國正糾結是不計代價避免貿易戰,還是堅持爭取更好協議。
歐盟若想在復雜國際局勢中站穩腳跟,需正視自身問題。內部應加強團結,彌合分歧,形成統一對外策略。處理與中美等國關系時,應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則,而非動輒提要求、搞對抗。馮德萊恩的信任危機,折射出歐盟體制問題,如何平衡權力、完善治理,是其必須面對的課題。
特朗普(資料圖)
在中美歐互動愈發復雜的背景下,各方都應保持理性克制,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共同維護全球經濟貿易穩定與發展。任何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做法,最終都將損害自身利益。歐盟能否認清形勢,調整策略,值得關注。畢竟,中歐建交50年來,貿易額已從最初的全年總量達到如今的單日規模,這樣的合作基礎來之不易,更應珍惜與維護,而非被短期分歧或政治操弄所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